Workflow
互联网大厂下注,给具身智能机器人带来了哪些舞台?
36氪·2025-11-24 17:13

互联网巨头投资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的核心观点 - 头部互联网公司(如京东、美团、阿里、字节、腾讯)正积极投资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旨在寻求财务回报、业务协同及在未来服务场景中占据有利位置 [1][3][4] 互联网巨头的投资动态与策略 - 京东投资部门在2025年5月至7月连续投资了6家机器人相关公司 [1] - 美团在过去一年多持续投资机器人赛道,在不同轮次投入金额超过5亿元人民币 [1] - 阿里巴巴对机器人产业上游公司出手频繁,字节跳动和腾讯等公司也积极参与 [3] - 互联网巨头对有潜力赛道的布局策略分为两种:一是对业务关联大、链条短的业务亲自下场;二是对涉及规模化工业制造的硬件业务更倾向于通过投资布局 [3] 互联网巨头投资机器人赛道的原因 - 追求财务回报:多家头部机器人公司传出IPO风声,例如已连续几年盈利的宇树科技,美团持有其约8%股份,有望获得可观投资收益 [4] - 寻求业务协同效应:京东投资逐际动力,希望其技术能与京东供应链业务体系协同,支持仓储物流和零售机器人 [4] - 阿里巴巴、腾讯等具备云和AI业务能力的大厂,希望通过投资让自身业务获得合作的搭载平台和使用场景,扩大生态覆盖面 [4] - 在未来机器人可能渗透的服务场景中卡位,例如物流、外卖、工业、服务业及私人生活场景 [5] - 投资“看得见”的机器人领域有助于强化公司的“科技”战略叙事 [5] 互联网企业为机器人行业提供的支持 - 互联网巨头能为机器人公司提供线下真实场景和数据,加速其产品迭代,例如美团投资银河通用并合作“智慧药房方案”,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自主补货/取货 [7][10] - 理想的机器人应用场景需具备对安全要求较低、非结构性特征、规模化以及能通过大模型降低复制边际成本等特点 [7] - 行业领军企业宇树科技推出的G1-D轮式人形机器人,其官网展示的应用场景预想也包括商业零售,显示出与互联网零售公司场景合作的强烈意愿 [8][10] - 互联网企业在仓储、物流等环节提供丰富场景,有助于具身智能实现跨任务泛化能力,形成降本增效的解决方案,推动规模化商用 [10] 机器人行业的其他发展机会与趋势 - 机器人发展路径不局限于从“工业结构化场景”向“服务业非结构化场景”迁移,非人形机器人也在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例如炒菜机器人 [11][12] - 新一代炒菜机器人已具备多店数据监控、自动识别食材、与家电联动等智能化功能,能帮助餐饮行业优化供应链和提升运营效率 [12] - 蚂蚁集团旗下灵波科技推出的R1多模态交互服务机器人通过炒菜场景展示了处理复杂任务的端到端规划能力,并计划向医疗保健的陪伴和护理场景延伸探索 [13] - 蚂蚁集团将“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升级为“健康事业群”,结合其机器人布局,为行业留下想象空间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