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AI算力投资规模与规划 - 美国当前规划建设的大型数据中心项目总装机容量已突破45吉瓦,预计将吸引超2.5万亿美元投资[2][4] - OpenAI在不到一个月内披露三项超大规模算力合作:与Oracle、软银合作部署至少10吉瓦算力的星际之门计划,与博通共同研发10吉瓦定制AI加速器,与AMD合作部署不少于6吉瓦的AMD GPU卡[4] - Meta正在推进多个"泰坦集群"项目,包括俄亥俄州1吉瓦的普罗米修斯项目,以及计划扩容至5吉瓦的路易斯安那州海伯利安项目,亚马逊预计在2026-2027年新增约13吉瓦容量[4] 领军企业业绩与增长预期 - 预计OpenAI今年底年化收入将超过200亿美元,比之前预测的130亿美元大幅增长,相比去年的40亿美元增长5倍,并计划到2030年增长至数千亿美元[3][8] - Anthropic有望在今年底实现90亿美元年度经常性收入,为2026年设定了200亿至260亿美元的指标,相比去年10亿美元收入增长9倍,预计到2028年实现700亿美元收入和170亿美元现金流[10] - 今年三季度,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的云计算收入受AI拉动,分别达330亿美元、309亿美元和152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达20%、28%和34%[4][11] 用户需求与算力消耗 - GPT的周活用户达到8亿仅用了2年多时间,而互联网达到这一数字用了13年,全球GPT加上Gemini、Claude等大模型的个人用户去重后约10亿,而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已达55亿,渗透率68%[7] - 仅Google一家,10月公布的月均Token使用量就达到1300万亿,相较7月公布的980万亿再创新高,过去17个月内全球Token处理量增加150倍[11] - Sam Altman表示,过去一年OpenAI的算力已经扩展了10倍,但如果再拥有10倍的算力,收入几乎能增10倍[8] 芯片需求与供应商表现 - 英伟达过去4个季度已售出600万块Blackwell GPU,预计Blackwell和Rubin系列芯片明年的销售额将达到5000亿美元,相比分析师预测的今年2070亿美元的营收,2026年增速将实现2倍以上增长[12] - 英伟达市值一度达到破纪录的5万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市值最高的公司,甚至有分析师预测其市值将达到8.5万亿美元[12] 投资资金来源与结构 - 英伟达、微软、谷歌、亚马逊、博通、Meta、特斯拉、Oracle的合计现金及等价物超过2000亿美元,现金流相对充足[19] - 今年以来美国AI公司的发债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AI相关债务正以每季度约1000亿美元的速度累积,部分债务被置于表外[20] -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28年全球在AI数据中心和芯片上的总支出将高达2.9万亿美元,科技巨头将提供1.4万亿美元,余下1.2万亿美元缺口预计通过债务融资填补,私募信贷基金将成为主力,预计提供其中的8000亿美元[20] 潜在风险因素 - 芯片的折旧周期往往只有短短5年左右,一旦出现过剩,其价值容易短短几年内损耗殆尽,与互联网泡沫时光纤25年使用寿命形成对比[26] - 到2030年数据中心可能会占美国能源消耗的10%,而2022年这一比例仅为2.5%,卡内基梅隆大学预测到2030年数据中心扩张将使全美平均电费再上涨8%,部分数据中心密集区涨幅可能高达25%[26] 历史对比与长期前景 - 对比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大型企业的估值,当前整体上虽然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仍然处于相对合理区间,有较强的业绩支撑保障[5][23] - 高盛预期AI的广泛普及有望为美国经济增加约20万亿美元,其中约8万亿美元将以资本收入的形式流入企业[15]
美国AI算力新基建是“泡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