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息优先股密集退场 银行优先股投资逻辑生变
中国经营报·2025-11-25 21:12

银行优先股赎回现象 - 近期至少9家商业银行密集发布优先股赎回计划,形成一波显著的“赎回潮” [1] - 具体案例包括平安银行将于2026年3月9日赎回规模达200亿元的2亿股境内优先股,南京银行拟于2025年12月23日赎回全部发行规模为49亿元的0.49亿股“南银优1”优先股 [1] - 在历史发行的共35只银行优先股中,目前仅中国银行2只、兴业银行3只、齐鲁银行及华夏银行优先股已赎回,其余发行满5年的银行优先股尚未赎回,且只有齐鲁银行优先股是在第一个五年期期满时主动赎回 [1] 银行赎回优先股的核心动因 - 计划赎回的优先股多在至少5年前发行,彼时设置的股息率较高,随着市场利率走低,银行赎回优先股并发行更低成本的永续债等工具替换,可有效降低财务成本 [2] - 监管要求的变化以及银行自身资本结构优化的需求,也是促使银行选择赎回高成本优先股的重要原因 [2] - 在利率下行环境中,银行主动赎回优先股的动力较强,特别是固定溢价较高的优先股,因其未来付息成本高,银行赎回旧券、重新低息融资的动力更强烈 [2] 对银行资本管理策略的影响 - 短期内优先股的赎回可能会导致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但从长远看,通过替换为更低成本的资本工具,有助于降低资金成本,提升资本使用效率 [2] - 这反映出银行业资本管理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以成本效率为核心的精益化模式,资本补充工具选择更加多元化、灵活化 [3] - 银行应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如在市场利率低位时积极赎回高息优先股并发行低成本资本工具,以增强资本结构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 [3] 对优先股投资策略的启示 - 当前对银行优先股的投资应在充分考虑“赎回风险”前提下采取防御措施 [2] - 固定溢价较高的优先股易遭遇“价值毁灭”,需重点警惕该风险,而固定溢价较低的优先股,其股息支付压力相对较小,银行赎回动力有限,安全性更高 [2] - 建议采用防御型投资策略,优先选择固定溢价较低、信用资质优异的标的,在降低赎回风险的同时获取稳定股息收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