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技术迭代路:从锂基领航到钠固竞逐新篇
中国证券报·2025-11-26 04:27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首次突破1TWh,未来10年行业仍有近3倍增长空间 [1] - 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从2020年的63.6GWh跃升至2024年的548.8GWh,2025年前三季度已达493.9GWh [1] - 到2035年,全球锂电池总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0TWh级别 [2] 技术发展与突破 - 量产电芯能量密度普遍提升10%,4C以上快充技术使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缩短20分钟以上,电池循环寿命突破2000次 [1] - 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接近500公里,动力电池单体成本降低30% [2] - 国内首条大容量全固态电池中试产线建成投产,具备60Ah以上车规级全固态电池规模量产条件 [1] - 固态电池研发取得关键进展,部分企业已完成小批量试验和装车测试,钠离子电池在储能、低速电动车等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 [2] - 高工产研测算到2035年固态电池渗透率有望达到5%-10%,未来十年内不会对液态锂电池成熟产业链造成实质性替代冲击 [2] 多元化技术路径 - 钠电池、固态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竞相突破,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速 [1] - 宁德时代推出"钠新"钠离子电池,行业半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装车,全固态电池加速建设中试生产线 [2] - 全固态电池面临固态电解质离子导电率低和固-固界面稳定性两大难题,商业化应用尚需时日,同时需大力发展金属锂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 [3] - 液态锂电池的潜力尚未挖尽,企业将继续深耕该技术领域 [3] 产业链与材料创新 - 动力电池产业在材料体系革新方面实现重要突破,包括高比容量正极、高压实负极、高性能隔膜和新型电解液等创新成果 [1] - 需加强科技协同创新,以新一代电池技术突破为核心,系统布局新材料、全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研发 [3] - 在资源端加大锂资源回收、盐湖提锂技术研发投入,降低对海外矿产资源依赖 [3] - 推动电池企业与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构建核心技术攻关合力 [3] 应用场景拓展 - 动力电池应用场景正加速向船舶、低空飞行器及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拓展 [2] - 把握固态电池产业化关键窗口期,支持企业开展小批量装车试验,同步拓展到新兴应用场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