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地生活服务展开“留量”之争
经济日报·2025-11-26 06:02

行业竞争态势 - 今年“双11”期间本地生活服务成为核心战场,美团闪购、京东秒送等平台销售额和用户增长显著[1] - “双11”后京东迅速推出京东外卖独立APP、京东点评、京东真榜,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图推出“高德扫街榜”,行业自9月以来迎来密集竞争浪潮[1] - 竞争场景从“到家”延伸至“到店”,从餐饮拓宽至酒旅,呈现多领域、高强度特点[1] - 平台采取差异化战略切入市场,如高德免收餐饮商家首年开店费,抖音推出“烟火小店扶持计划”,美团重启品质外卖并引入AI[2] - 互联网流量红利消退,增量市场见顶,平台为寻求增长互相渗透核心业务,竞争本质是流量固化下对存量市场的博弈[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中“到店”相关服务占比超半数,且保持年均15%以上增速[3] - 艾瑞咨询预测国内本地生活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增长至35.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6%[3] - 线上渗透率预计在2025年增至30.8%[3] - 截至2025年10月,本地生活综合服务行业活跃渗透率为46.25%,美食服务行业活跃渗透率为15.26%,表明到店业务仍有巨大开发潜力[3] - 美团2025年第二季度核心本地商业板块实现营收653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到店业务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40%[4] 技术赋能与模式转型 - AI技术成为平台优化决策、提升效率的重要工具,高德推出AI“扫街榜”、美团公测小美APP、京东发布京犀APP等均在探索智能推荐与用户体验[5] - “人工智能+”正成为驱动数字服务消费扩容提质的核心引擎,通过精准用户洞察、生成式内容创新重塑“人货场”[6] - 行业从“流量经济”向“信任经济”转型升级,平台通过优化评价体系、推出流量激励构建健康商业生态[6] - 高德“扫街榜”等举措旨在增强用户信任,截至9月27日已收到超过15万家餐饮商家入驻咨询[6] - 平台可凭借数据与AI能力精准识别和打击欺诈,以应对信用挑战,企业需确保技术向善[7] 中小商家与生态建设 - 平台竞争显著降低中小商家数字化门槛,高德宣布免收首年开店费后24小时内新入驻商家数量环比激增631%[8] - 政策支持生活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商务部等9部门鼓励创新数字服务消费场景[8] - 平台战略重心从“卖货”转向覆盖“吃喝玩乐”的一体化生活解决方案,即时零售及医药、家政等高客单价垂直服务将成为高频刚需[8] - 内容平台如抖音、小红书有望通过“短视频种草”与“本地团购”深度融合实现高用户转化率[8] - 行业未来趋势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竞争核心是服务好坏而非补贴多少[9] 未来发展趋势 - 平台竞争从初期的补贴大战转向基于技术、数据与生态协同的精细化运营[10] - 银发经济驱动的康养、绿色出行背景下的新能源车后市场、消费升级带来的高品质家政与酒旅服务是三大值得关注的市场趋势[9] - 面向中小商户的数字化工具与金融服务将成为平台与商家长期发展的重要支撑[8] - 能否高效融合技术、场景与服务,是推动“好服务”向“好生意”转化的关键[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