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24小时 | 海运大省,发力内河航运
每日经济新闻·2025-11-28 16:29

浙江省内河航运建设 - 浙江省召开推进会,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旨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并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同时签约一批“公转水”项目 [1] - 2025年为开局之年,已编制内河干线航道网规划,构建“五纵八横十干”布局,规划二级航道1400公里,并发布内河高等级航道技术指引2.0版 [1] - 海河联运通道取得新突破,四大通道协同推进,瓯江航道加速贯通,温丽集装箱海河联运常态化运行,衢州港吞吐量有望突破1000万吨 [1] - 浙江省坐拥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去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全球第三,内河航道近9800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里程约1600公里排名全国第四 [2] - 内河水运成本仅为公路1/7、铁路1/3,单位货物碳排放仅为公路1/6、铁路2/3,一条三级航道运力相当于4条高速公路,能减少重型货车流量30% [3] - 浙江提出“亿吨转水、四个倍增”目标,并印发《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建设路线图 [3] - 今年前10个月,浙江水运投资338.2亿元同比增长16.1%,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6亿吨同比增长9.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3万标箱同比增长14%,内河集装箱航线增至84条腹地范围翻番 [4]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产业动态 - 北京市发布促进“人工智能+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9年),目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视听”高地 [5] - 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所在南京成立,聚焦智能制造,承担工业人工智能全链条创新任务 [6] - 工信部等六部门公布首批15家领航级智能工厂名单,涵盖装备制造、原材料、电子信息、消费品等多个关键行业,代表中国制造业智能化最高标准 [14][16] - 领航级智能工厂是智能工厂四级培育体系中的最高等级,为工信部保留的唯一智能制造领域国家级试点示范 [16] 能源与基建项目 - 我国最大“沙戈荒”大基地项目——青海海南清洁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开工,总投资近730亿元,电源总规模达1944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86.4% [10] -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电量达360亿千瓦时,对优化全国能源布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0] - 重庆市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推进“疆算入渝”工程,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 [7][8] 对外贸易与出口结构 - 今年1—10月,东盟首次超越欧盟成为浙江第一大贸易伙伴,浙江进出口总值4.60万亿元同比增长5.3% [13] - 浙江对东盟进出口总值达7106.1亿元同比增长16.2%,占浙江进出口总值的15.4%;对欧盟进出口7029.4亿元增长7.5% [13] - 浙江机电产品出口1.63万亿元增长8.4%,其中“新三样”产品出口1078.0亿元增长20.2%,贡献全省出口8.1%的增量 [13] - 浙江对东盟出口电动载人汽车增长195%,锂离子蓄电池增长67.2% [13] 人形机器人产业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人形机器人“泡沫”争议,指出中国具身智能产业规模正以超50%增速跨越式发展,预计2030年达千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 [11] - 中国目前已有超150家人形机器人企业且数量不断增加,半数以上为初创或“跨行”入局 [11] - 将着力防范重复度高的产品“扎堆”上市、研发空间被压缩等风险,并已开展系统谋划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