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盲袋销售不能成为监管盲区

文章核心观点 - 盲袋销售模式一定程度上刺激市场提振消费,但不能成为监管盲区,商家应恪守诚信,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规范 [1] 盲袋销售现状 - 连锁快消品牌、知名百货商场推出春节盲袋,商品包括日用百货、鞋服、书籍等,因神秘感和低价吸引消费者 [1] - 部分商家将盲袋销售当成清理库存手段,商品存在残次品、假冒伪劣、二次销售品、“三无”产品等问题 [1] - 盲袋销售信息不对称,商家存在夸大商品价值、虚构中奖概率、夸大宣传或虚假广告等行为 [1] - 盲袋商品维权比普通商品难度大,商家常以各种理由拒绝售后服务 [1] 对商家的影响及建议 - 过度依赖盲袋营销噱头会导致消费者信任度下降、品牌形象和商业信誉受损 [2] - 商家应把好盲袋商品质量关,如实告知消费者盲袋内商品大体范围、质量等情况,不能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1][2] 监管措施 - 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6月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明确部分商品不应用盲盒形式销售 [1] - 市场监管部门要督促商家公开抽中各类商品的概率、商品品质等信息,查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营销行为 [1] - 有关部门应结合消费者投诉和反馈,对盲袋销售相关问题及时纠偏和规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