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在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公布MN - 166(ibudilast)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BM)的1b/2a期临床试验新数据和结果,显示该组合疗法安全且耐受性良好,复发GBM患者PFS6率高于多数历史研究,临床前数据支持MN - 166与免疫疗法联用可改善生存 [1][2][4] 分组1:会议信息 - 公司合作者在2024年5月31日 - 6月4日于芝加哥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展示MN - 166治疗GBM的1b/2a期临床试验新数据和结果 [1] 分组2:公司表态 - 公司首席医疗官感谢研究参与者等,称很高兴在著名会议上展示积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评估MN - 166作为TMZ辅助疗法总体安全且耐受性良好,复发GBM患者PFS6率较高,临床前数据支持MN - 166与免疫疗法联用,期待未来开展相关临床试验 [2] 分组3:试验详情 - 临床试验共招募62名患者,包括36名新诊断GBM患者和26名复发GBM患者 [4] - 主要终点为MN - 166和TMZ联合治疗的安全性、耐受性及疗效 [4] - MN - 166的推荐2期剂量为50 mg BID [4] - 联合治疗安全且耐受性良好,未观察到意外不良反应,多数不良事件为淋巴细胞减少症等 [4] - 新诊断GBM和复发GBM患者的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4%和31%,复发GBM患者的PFS6高于历史对照 [4] - 新诊断GBM和复发GBM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7个月和2.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1个月和8.6个月,均未高于历史数据 [4] - 对有治疗前肿瘤组织样本的患者进行免疫组化评估,治疗开始5个月内疾病进展患者的肿瘤内CD3表达显著高于无进展患者,而MIF等表达在两组患者中无差异 [4] - 临床前数据显示,Ibudilast与PD - 1或PD - L1抗体疗法联用可改善生存,提示该组合有潜在治疗益处 [4] 分组4:MN - 166介绍 - MN - 166是抑制磷酸二酯酶4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小分子化合物,处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后期临床开发阶段,还曾在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风险的患者中进行评估 [5] 分组5:公司介绍 - 公司是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基于MN - 166和MN - 001开发多种疗法,有11个临床开发项目 [6] - 公司主要资产MN - 166处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退行性颈椎脊髓病的3期试验,准备进入进行性多发性硬化症的3期试验,还在长新冠和物质依赖的2期试验中进行评估 [6] - MN - 001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的2期试验中进行评估,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2期试验正在进行中 [6] - 公司在获得政府资助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方面有良好记录 [6]
MediciNova Announces Data from Phase 1b/2a Clinical Trial of MN-166 (ibudilast) in Glioblastoma Patients at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 Annual Meeting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