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在新结构下专注医疗保健,凭借创新药物和医疗技术业务为患者带来变革性创新,虽面临行业政策挑战,但凭借多元化业务、强大研发管线和创新能力,有望在全球市场持续增长并取得领先地位 [7][8][9] 公司战略与结构 - 公司完成转型,成为专注制药和医疗设备的实体,消费者业务独立运营,新结构下公司专注医疗保健,整合资源应对医疗挑战,计划今明两年推出多款新药 [7][8][9] 行业政策影响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 - 公司认为IRA不利于创新和患者,持续通过自身及行业组织进行倡导,寻求更好帮助患者降低自付费用的方式 [12] - IRA对公司近期影响主要集中在XARELTO和STELARA两款产品,但它们处于产品生命周期后期,并非关键增长驱动力,公司仍有能力在该环境下实现增长 [13][14] 国际市场政策 - 公司在欧洲排名第一,凭借创新产品组合、患者准入能力和价值展示,有信心应对定价动态和政治变化,保持业务增长 [16][17] - 公司关注Most Favored Nations政策影响,但凭借产品价值和全球市场策略,有能力应对国际市场变化 [15][16] 全球市场展望 欧洲市场 - 公司是欧洲排名第一的制药公司,凭借创新产品组合和患者准入能力,有信心在欧洲市场持续增长 [16] 中国市场 - 中国是公司前十大市场之一,公司持续投资中国市场,致力于将产品纳入国家药品目录(NRDL),目前创新产品线取得良好进展,市场增长态势良好 [19] - 公司在华建立了强大的临床开发能力,约900名员工参与研究,约20%的患者招募来自中国,还在上海设有创新中心,积极引入中国生物技术创新成果 [21] 研发与创新 研发能力与成果 - 公司研发管线成功率达90%,得益于独特的组织架构,治疗领域实现端到端整合,研发与商业紧密合作 [24][25] - 公司在多种创新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如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放射性药物、CAR - T细胞疗法等,还涉足免疫学、口服靶向肽、药物设备组合等领域 [26] 人工智能应用 - 公司约6000名工程师参与AI应用,在临床开发中,利用AI结合超600万患者电子病历数据,模拟试验标准、优化试验多样性、选择试验站点,提高临床开发效率 [29][30] - AI应用贯穿公司业务,包括制造和商业领域,帮助公司确定客户、沟通时间、信息和渠道,提升业务效果并可量化 [31][32] 产品垂直领域 多发性骨髓瘤业务 - 公司多发性骨髓瘤业务是行业皇冠上的宝石,DARZALEX已成为超100亿美元资产且增长潜力大,CARVYKTI获批用于二线及以上治疗,TECVAYLI和TALVEY在后期治疗中有机会,组合疗法潜力大 [36] 免疫学业务 - STELARA目前约75%用于炎症性肠病(IBD),25%用于银屑病,TREMFYA在银屑病市场规模约40亿美元,计划今年晚些时候进入溃疡性结肠炎(UC)市场,未来进入克罗恩病市场 [38] - TREMFYA凭借双效作用、数据优势、皮下诱导剂量等优势,有望在IBD市场取得成功,公司对其市场准入和推广充满信心 [39][41] - JNJ - 2113是靶向IL - 23受体的口服肽抑制剂,在银屑病2期试验中数据出色,安全性好,正在进行溃疡性结肠炎2期试验,今年将有银屑病3期试验结果,有望拓展市场 [43][44][45] - 公司在免疫学领域有广泛研发计划,包括IL - 17抑制剂等,预计2025年IL - 17抑制剂进入银屑病2期试验 [46][48] 细胞疗法 - 公司在B细胞恶性肿瘤领域开展双CAR(CD19/CD20)疗法临床试验,同时探索将双特异性和三特异性抗体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 [50] - 公司大力投资CAR - T制造能力,利用医疗技术工程能力实现生产自动化和多元化,未来几年有望取得新进展 [51] 神经科学业务 - SPRAVATO前期受疫情影响,目前凭借产品特性、治疗效果、优于喹硫平的数据,在美国和欧洲等市场获得认可,市场需求良好 [54][55] - 公司在抑郁症领域有两款新机制药物处于3期试验,数据良好且安全性高,致力于解决治疗抵抗性抑郁症问题 [57] - 公司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使用单克隆抗体阻止tau蛋白积累和扩散,二是研发阿尔茨海默病疫苗,疫苗招募速度远超预期 [58][59] 肥胖业务 - 公司表示除非有差异化机制,能成为同类首创或最佳,为患者提供独特价值,否则不会进入肥胖领域,目前公司有更具潜力的研发项目需要投资 [61][62] 膀胱癌业务 - 公司TARIS设备与吉西他滨联合使用,也在与BALVERSA联合开发,该产品易于使用,在早期膀胱癌治疗中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成功率,有望改变该领域治疗现状 [64]
Johnson & Johnson (JNJ) Goldman Sachs 45th Annual Global Healthcare Conference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