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AI手机百花齐放,苹果入局开启新气象
五矿证券·2024-06-25 11:30

1、AI 助力智能手机,创新驱动未来发展 - 2011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年增长率均超过两位数,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和快速扩张趋势。然而,自2016年起,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量趋于饱和,换机周期也逐渐变长,市场进入存量替换阶段,新的驱动因素未能及时出现,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开始出现负增长。中国市场的情况与全球趋势类似,自2016年以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持续下降,尤其是2020年跌幅达到20%。[13][14] - 伴随着各大手机厂商相继推出具有颠覆性创新技术的AI手机产品,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开始回暖。据Canalys统计,2023Q4和2024Q1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分别增长了8%和10%,2024Q1中国市场的下跌趋势有所缓解,出货量与去年同期持平。[14] 2、AI手机特征鲜明,未来发展势头强劲 - IDC将AI手机定义为装配了算力大于30TOPS的NPU且配备了SoC,且需要具备端侧运行大模型的能力。此外,AI手机还能利用大模型、预训练的生成式AI模型,实现多模态内容生成、情境感知,并具备不断增强的类人能力。[23] - 依据Counterpoint报告,生成式AI手机需要具备以下特征:手机端侧能够运行大模型,具体指的是能够在移动设备端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不依赖远程的服务器或者云端进行数据处理,但在必要时也可以通过云端协调的方式完成复杂的AI任务。具备多模型自然对话的能力,即可以接收图像、语音等多种形式的输入内容,并以翻译、图像生成和视频生成等方式进行输出。同时还需要具备流畅和自然的用户体验以及自然而直观的交互方式。[24] - 相较于传统智能手机,AI手机拥有以下优势:首先,新一代生成式AI手机在端侧运行大模型不会受到网络环境波动的影响,在本地即可完成数据的处理,避免了因上传数据而带来的潜在数据泄露风险,可以最大程度保护用户的数据和隐私安全。此外随着AI的高速发展,对AI算力的总需求增长迅速。通过端侧完成更多生成式AI任务,减少手机用户对于云计算资源的占用,有助于缓解云端的计算压力。其次,借助端侧异构算力资源、端侧个性化训练以及大小模型推理,理解用户的复杂需求,提供更聪明、个性化、贴心的服务体验。[24][25][26] 3、AI手机市场前景可观,未来预期持续增长 - 根据Canalys数据,2023年全球AI手机出货量占全球手机出货量5%,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加,预期2024年将达到16%,2028年将首次超过传统智能机,达到54%。除此之外,其他研究机构同样预测2024年全球AI手机市场份额将持续增加,IDC预测2024年全球AI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7亿部,市占率将达到15%。[27][28] - 根据IDC和OPPO的数据,中国市场未来AI手机市场份额变化与全球市场类似,在未来将持续稳步上升。预期在2027年,中国市场AI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5亿部,同时市场份额将扩大至51.9%,超过总体市场的50%以上。[28] 4、AI手机热销,行业巨头积极布局 - 苹果、三星、谷歌等头部智能手机厂商都在积极推动AI技术在手机产品中的应用,围绕AI芯片、AI模型,创建更为便捷实用的AI功能,为消费者提供智能化、便捷度更高的使用体验。根据Counterpoint全球手机型号销量追踪的最新研究,2024Q1,GenAI (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中的占比从2023Q4的1.3%增长至6%。其中三星Galaxy S24系列在GenAI智能手机畅销榜上占据前3名,中国品牌在前10名的榜单中占据了6个席位,小米14和vivo X100分列第四和第五。[31][32][33][34] 5、Apple Intelligence发布,苹果迈进端侧AI时代 - 2024年6月11日,苹果推出了自研的个人智能系统——Apple Intelligence。Apple Intelligence可深度集成于iOS 18、iPadOS 18和macOS Sequoia操作系统中,通过文本、语音、图像理解与生成,优化用户体验。[48][49][50] - Apple Intelligence的核心亮点功能包括:高度集成的系统级AI体验、隐私保护、与OpenAI合作集成ChatGPT功能。[48][49][50] 6、投资建议 - 2024年,全球宏观经济逐步复苏,消费电子行业正在从2023年的低迷状态中回暖。下游需求的增加和新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了市场的复苏,智能手机市场也从存量竞争转向新的增长模式。[61] - 苹果作为全球消费电子头部厂商,其集成式人工智能系统Apple Intelligence的推出有望刺激消费者购买需求,市场份额有望提升,相关产业链各环节将充分收益,如整机组装、PCB、精密电子零组件的开发设计及制造、背板玻璃制造等。[61] - 建议关注立讯精密、鹏鼎控股、长盈精密。[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