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支付机制本身对现金使用和结果指标无显著不同影响,但数字转账可降低交易成本,多种因素驱动结果指标,选择支付机制需考虑生态系统因素,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应确保基础设施到位 [2][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证据概述 - 有现金转移支付机制对消费、粮食安全、性别平等和赋权、金融普惠影响的有力证据,但缺乏2016年后劳动力、教育、健康和营养方面的数据 [6] - 审查的现金支付机制包括生物识别卡到实物现金转移等,数字支付机制包括数字钱包等 [7] 引言 - 现金转移支付机制近年来多样化,此前研究显示数字转账有潜在好处,但近期研究表明这些好处并非必然 [10] 关键问题 - 现金转移支付机制如何影响家庭层面的健康、营养、消费、储蓄和行为模式 [12] - 数字支付是否通过储蓄等方式增加金融普惠 [12] - 数字转账对实施者和受益者的成本效益如何 [12] - 数字现金转移需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比实物转移更大程度降低交易成本 [12] - 现金转移支付机制近期证据存在哪些显著差距 [12] 关键发现 - 近期研究发现用数字转账代替实物现金可降低交易成本等,但有效实施需基本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不是改善服务和包容性的唯一解决方案 [13] 消费和粮食安全 - 数字现金转移不一定自动增加消费,但在危机时期,数字现金接收者可能增加消费或饮食多样性 [14] - 尼日尔的研究表明,数字金融账户接收移动货币支付的家庭更可能购买多样商品,增加饮食多样性 [14] - 孟加拉国在疫情期间,数字社会援助支付有助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基本消费,数字转账接收者更可能按时收到款项 [15] - 印度的研究显示,数字转账实施更快、更可预测,减少腐败和漏损,降低交易成本,推动更强的消费平滑结果 [16] - 数字现金转移不影响对诱惑性商品的消费 [17] 性别平等和赋权 - 数字现金转移可增加性别平等和赋权,但需女性具备使用数字转账的基本条件,否则会存在性别差距 [18][19][20] - 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项目表明,数字转账可提升妇女地位和增强议价能力,但在金融普惠方面存在不足 [21] - 尼日尔、印度和肯尼亚的案例显示,数字转账可增加妇女的赋权、议价能力和劳动力参与 [22] 金融普惠和储蓄 - 数字转账到金融账户可能比实物现金转移带来更多前期储蓄,但家庭在短期内可能赶上,要实现长期金融普惠需有关键特征 [24] - 马拉维的实验表明,储蓄默认设置对消费平滑和最终支出无持久影响 [24] - 数字现金转移与金融普惠强相关但无因果关系,实施者可解决数字转账的关键障碍 [24] 实施考虑 - 2016年后的研究强化了数字现金转移可能带来更好结果和服务交付的观点,但需建立合适基础,否则接收者倾向于实物现金转移 [26] - 有效数字支付需考虑供需因素,数字现金转移不一定改善家庭福利,还可能存在腐败问题 [27] - 数字转账存在潜在陷阱,需监管和消费者保护,实施者向数字转账过渡的好处显著 [28][29] 新兴见解 - 支付机制对总体消费和支出影响有限,但对支出方式和金融普惠有影响,数字现金转移在基础设施到位时可增加粮食安全等 [30] - 新冠疫情加速了数字支付机制的现金转移系统发展,政府和央行应投资数字架构 [31] - 接收者对转移的可预测性和支付机制同样重要,政策应提供选择,实施者应避免过度依赖数字转账 [32][33] - 向数字支付过渡时,需调整“现金加”活动的交付方式,还需进一步研究数字现金转移的长期影响 [34]
现金转移支付机制:结果是否因支付机制而异?(英)2024
世界银行·2024-06-25 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