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强于大市:未来 6 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沪深 300 涨幅 10%以上; [194]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一是从规模与结构看,我国铜材产量为 2085 万吨,同比增长 3.0%;产品结构紫增黄减特征更加明显。[79] 二是从国际贸易看,实现净出口 32 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铜板带、铜箔(含覆铜板)首次实现净出口。[80] 三是从下游需求看,"新三样"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拉动铜材消费的主要引擎。[80] 四是从高端化看,耐高温铜铬铌合金、新型钨铜合金等批量供货;钛铜、铜铬锆、铜镍硅等高性能铜合金带材实现国产化;高挠曲和超低轮廓等高性能铜箔取得突破性进展。[81] 五是从绿色化、智能化方面看,30 余家铜加工企业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绿色低碳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自觉行动;智能制造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越来越得到行业认可,海亮、金田、博威、楚江等龙头企业带动行业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82] 报告分类总结 1. 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给出了行业投资评级,认为未来 6 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沪深 300 涨幅 10%以上,给予"强于大市"的评级。[194] 2. 行业现状 (1) 从规模和产品结构来看,我国铜材产量保持增长,产品结构向高端化发展。[79] (2) 从国际贸易来看,我国铜材实现净出口,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80] (3) 从下游需求来看,新兴行业成为拉动铜材消费的主要引擎。[80] (4) 从高端化发展来看,我国铜基材料在关键技术和产品上取得突破性进展。[81] (5) 从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来看,行业正在向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转型。[82] 3. 行业发展趋势 报告指出,我国铜基材料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包括: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坚持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强化行业自律防控风险等。[85-89]
铜基材料产业链分析之河南概况
中原证券·2024-07-18 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