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德瑞锂电:锂一次电池领域深耕者,稳步扩产打开成长空间

1 锂一次电池领域领军者,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 公司专注于锂一次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优秀的产品与技术,已成为国内圆柱形锂锰电池最大生产商之一 [21][22] - 公司高度重视锂一次电池的新技术研发和储备,多项产品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 [21] - 公司核心技术逐步迈入行业先进水平,已获得5项发明专利和22项实用新型专利 [21] 1.1 股权结构稳定,员工共享公司成长 -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实际控制人为第二大股东潘文硕先生,持股13.3% [24]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与5人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合计持有公司22.74%股份 [24] - 公司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已全部解锁完成,参与对象包括董事、高管、监事及核心骨干员工 [25][26] 1.2 专注锂一次电池研发创新,持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智能仪器仪表、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欢迎 [27][28] - 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均具备相关产业经验 [118] 1.3 营收规模稳步扩张,盈利能力 - 2019-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由1.6亿元增长至3.5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达19.2% [33] - 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9.2%和473.8% [33][34] - 2019-2023年,公司毛利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24年一季度回升至40.6% [43][44] 2 锂猛电池为锂一次电池主流,新兴行业带来全新增长空间 - 锂一次电池包括锂锰电池、锂亚电池和锂铁电池,其中锂锰电池是全球用量最大、市场范围最广阔的锂一次电池 [54][58][59] - 锂锰电池在工作电压、放电性能、安全性、环保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短期内被其他电池替代可能性较小 [62][72] 2.1 锂一次电池性能卓越,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 2013-2022年,全球锂一次电池市场规模由15.3亿美元增长至25.4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由30.2亿元增长至62.6亿元 [58][59] - 锂一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适用温度范围广等特性,下游应用领域广泛 [58] 2.2 锂猛电池为锂一次电池主流,下游新兴市场崛起加速行业发展 - 锂锰电池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亿美元,公司全球市占率第八 [66][67] - 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如国内电子价签市场有望在2025年增至8.8亿元,2020-2025年期间CAGR约为17.1% [73][96] - 智能安防、汽车追踪器、智能表计等新兴应用场景为锂猛电池带来增长新动能 [82][86][90] 2.3 锂一次电池全球竞争格局稳定,国内市场集中度小幅提升 - 全球锂锰电池制造商相对固定,行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公司市场占有率约为3.0%,位列全球第八 [104][105] - 国内锂一次电池市场集中度小幅提升,2019-2022年四家上市公司市占率由44.9%提升至48.4% [107][108] 3 技术高筑产业护城河,扩产打开上行空间 -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聚焦产品性能提升、新产品开发和自动化,拥有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 [111][112][113][114][118] - 公司产品性能均不低于或优于国际、IEC标准,与国际电池品牌企业电池品质差距较小 [123][124] 3.1 坚持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人员经验丰富 - 公司研发重点聚焦在产品性能提升、新产品开发和自动化,并拥有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 [111][112][113][114][118] - 公司研发中心被认定为"广东省新型高性能锂一次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18] 3.2 深耕锂一次电池领域,客户资源丰富且稳定 - 公司客户主要分为工业客户和电池品牌商客户,分别采用OBM和ODM的合作模式 [126][127] - 公司锂锰电池客户粘性强,客户结构稳定,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维持在45%以上 [128][129] 3.3 锂带为主要原材料,锂价回落增厚公司利润空间 - 锂电约占电池原材料成本的35.0%-55.0%,锂价回落有助于公司毛利率回升 [131][133][134] - 公司具备与客户协商分摊加征关税的能力,若美国再次加征关税对公司影响不大 [136][137] 3.4 大力扩产打开上行空间,锂铁电池有望成为第二成长曲线 - 公司新增1.8亿只产能,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将大幅打开公司上行空间 [139][140] - 锂铁电池与锌锰电池具有相同的电压及重合度较高的下游应用市场,未来有望替代碳碱一次电池 [141][142][143]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1/125.9/155.4百万元,CAGR为42.9%,对应PE为11/9/8倍 [146][147] - 考虑到2024年可比公司平均估值为19倍,公司给予2024年14倍PE,对应目标价14.84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