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达利:结构件全球布局,进军机器人拓宽赛道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1][4][5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深耕结构件业务28年,营收从2016年14.55亿元提升至2023年105.11亿元,CAGR达33%,2023年电池结构件业务营收占比超95%;2021年以来毛利率略向下,净利率在10 - 12%之间,毛利率与净利率差值收窄,控费能力强 [4] - 公司采用“13 + 3”全球化产能布局,国内13个基地与核心客户深度配套,海外匈牙利、瑞典基地已投产盈利,2024年5月宣布建设产值7000万美元的生产基地,有望2026年投产,利于巩固与国内出海企业合作关系并拓展国际大客户 [4] - 2024年4月公司与台湾盟立、盟英合资布局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谐波减速机,伙伴技术成熟,合资公司有望开拓市场,机器人业务或贡献更多利润,打开第二成长空间 [4]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126.95/153.01/181.47亿元,归母净利润14.14/16.50/19.06亿元,对应PE为13.91/11.91/10.32倍 [4] 各部分总结 深耕精密结构件产品28年,规模稳步提升 - 公司创立于1996年,专注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业务28年,2024年4月开拓机器人赛道;产能覆盖国内锂电重点区域并走向海外,2024年5月拟在美国投资设厂 [11] - 公司实控人为励建立与励建矩兄弟,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合计控股38.4%;2021年和2022年推出股权激励计划,2022年激励对象为758人,授予862.0万份股票期权,截至2023年末第二个行权期激励对象已完成有效行权期内可行权数量的83.07% [13][14] - 公司锂电池结构件业务助力营收增长,从2016年14.55亿元提升至2023年105.11亿元,CAGR达33%,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25.09亿元,同比+7.84%;2023年归母净利润12.01亿元,同比+33.25%;2020年起毛利率略下滑,净利率提升,差值收窄;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48亿元;2023年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为0.41%/2.80%;2023年研发费用6.36亿元,近七年研发费用率稳定在5 - 7%,截至2023年底研发人员2205人,占比21.12% [16][17][19] 结构件高壁垒,市场规模持续提升 - 结构件是动力电池主要安全件,影响其性能,按封装方式分方壳、圆柱、软包型三种,生产壁垒高,精度要求高,工艺流程复杂 [20][21] - 结构件占方形铝壳锂电池成本16%,2023年公司结构件成本中材料成本占62%;全球锂电池出货量从2016年124GWh增长到2023年1202.6GWh,GAGR达38.37%,2030年有望达5004.3GWh,CAGR为22.59%,带动结构件市场规模提升 [23][26] - 2022年方形结构件领域公司占近四成市场份额领先,圆柱电池领域排名第三,行业CR3在60%以上;2023年公司锂电结构件业务营收100.64亿元领先同行,2019 - 2023年毛利率持续提升,2022 - 2023年领先幅度提升 [30] 深度绑定大客户,海外基地进展顺利 - 公司客户涵盖全球知名企业,主要客户占据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七家以上、储能电池行业前十中六家以上;国内13个基地产能地域覆盖,全部基地达产国内产值达188.9亿元;海外匈牙利、瑞典基地已投产盈利,德国工厂待量产,2024年5月宣布在美国投资设厂,投资总额不超过4900万美元,达产年产值约7000万美元 [32][34][38] - 公司结构件业务规模扩大,材料成本占比61.79%小于同行;2018 - 2024年Q1销售、管理费用率降至行业较低水平,期间费用率从13.3%降至9.0% [39][41] 谐波减速器空间潜力大,打开公司第二成长空间 - 减速器是机器人核心部件,占工业机器人成本35%,谐波减速器是人形机器人主流应用方案;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166亿元,谐波减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33亿元 [43] - 2022年我国谐波减速器市场CR3达72%,哈默纳科与新宝为日本企业,市占率44%,国产厂商有替代空间 [45] - 2024年4月公司与台湾盟立、盟英合资设立公司,公司出资4000万元,占比40%;伙伴深耕谐波减速器,2022年盟英年产3万组减速器,2025年产能有望达10万组;公司生产经验丰富,基地多,合资公司有望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47][49]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锂电池结构件业务预计2024 - 2026年收入分别为120.77、144.92、171.01亿元,同比增长20%、20%、18%,毛利率分别为24%、23.5%、23%;汽车结构件业务预计2024 - 2026年收入分别为5.98、7.89、10.26亿元,同比增长40%、32%、30%,毛利率分别为9%、8.50%、8%;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所得税略增后略降;预计2024 - 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126.95/153.01/181.47亿元,同比+20.77%/20.53%/18.60%,实现归母净利润14.14/16.50/19.06亿元,同比+17.74%/16.69%/15.52% [50][51][52] - 选取震裕科技、长盈精密、东山精密为可比公司,以2024年8月12日收盘价与股本为基准,公司PE为13.91/11.91/10.32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