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外酒精饮料行业2024年中期业绩综述:啤酒盈利端弹性逐步释放
兴业证券·2024-09-16 10:09

啤酒复盘 - 收入及销量:1) 按营收计,百威亚太仍位居港股上市啤企第一。2024年H1,百威亚太收入为247.0亿元,同期,华润、青啤、燕啤、重啤收入分别为237.4、200.7、80.5、88.6亿元。[7][8] 2) 按销量计,华润啤酒继续稳居港股上市啤企第一。2024年H1,各啤企销量同比增速为重啤(+3.3%)>燕啤(+0.7%)>华润(-3.4%)>百威亚太(-5.8%)>青啤(-7.8%)。[7][8] - 产品结构:1) 销售单价:青啤产品结构持续升级。2024年H1百威亚太、青啤与华润的销售单价依次为5303、4283、3555元/千升,三家企业单价同比增速分别为青啤(+0.7%)>百威亚太(-1.0%)>华润(-2.1%)。[9] 2) 毛利率:2024年H1啤企毛利率同比普遍提升。百威亚太(51.5%,+0.6pcts)>华润(46.9%,+0.9pcts)>青啤(41.6%,+2.4pcts)。[9] - 成本及费用端:1) 销售费用率:受高端产品占比及推广、经营区域影响。2024年H1,百威亚太、青岛啤酒股份、华润啤酒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5.8%/10.8%/17.6%。[13][15] 2) 管理费用率:与产品单价、产能利用率负相关。2024年H1百威亚太、青岛啤酒股份、华润啤酒管理费用率分别为7.2%/3.3%/6.3%。[13][15] - 归母净利率:2024年H1,得益于普遍得到提升的毛利率,大部分啤企归母净利率有所提升。百威亚太、华润、青啤、重啤、燕啤的归母净利率分别为15.9%/19.8%/18.1%/10.2%/9.4%,同比分别+0.2/+0.3/+2.2/+0.0/+2.7pcts。[18][19] 白酒复盘 - 收入端:2024年H1,珍酒李渡营收和毛利实现较快增长。实现营收41.3亿元,同比增长17.3%;毛利润24.3亿元,同比增长19.1%;毛利率提升0.9pcts至58.8%。[21][22] - 利润端:2024年H1,珍酒李渡实现归母净利润8.1亿元,同比下降59.1%;归母净利率下降36.6pcts至19.6%。[22][23] - 产品结构:珍酒李渡持续推进产品组合优化,次高端和高端产品比例持续提升。次高端及高端产品销售额合计达27.7亿元,占比合计达67.1%,同比提升4.8pcts。[24][25] 2024下半年展望 - 收入:从价格上看,除青啤外,主要啤企啤酒单价有所下降。从产品结构上看,2024年H1华润、青啤、百威亚太中高端以上产品占比仍保持上升态势。[26] - 成本:包材方面,LME铝期货、易拉罐、箱板纸、玻璃期货价格较年内高点均有所回落。原材料方面,大麦、大米价格自年初以来持续下跌。我们认为,下半年啤企包材等成本仍存在一定边际改善可能性,为啤企带来更大利润空间。[29][30][31] 投资建议 - 从估值角度看,目前港股啤企普遍处于估值低位。截至2024年9月11日收盘,百威亚太、青啤、华润的PE(TTM)分别为16.6、11.7和13.0倍。从单价看,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股份单价较主打高端及超高端啤酒的百威亚太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推荐有较大高端化提升空间的华润啤酒、青岛啤酒股份。[32][33][34] 风险提示 - 产品安全问题:若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将损害品牌形象,从而影响所涉及公司未来产品销售。[35] - 超预期激烈的市场竞争:若有超预期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影响所涉及公司利润表现。[35] - 新品推广及终端动销不达预期:各公司高端化布局下,新产品推出可以通过优化产品结构从而进行提价,若销售不及预期,将影响所涉及公司业绩表现。[35] - 原材料成本的显著超预期波动:影响公司成本价格,从而拉低毛利率水平,进而影响所涉及公司净利润表现。[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