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业“量价质”跟踪(五):涉房资产占比继续下降,个贷风险温和上升
东海证券·2024-09-23 17: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标配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根据行业监管及上市银行半年报数据,更新银行涉房资产规模与风险状况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银行业涉房资产规模与风险状况 - Q2末上市银行涉房资产约50万亿元,占总贷款比重约29%,个人住房贷款、对公贷款、贷款以外承担信用风险资产、不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占比分别为20%、5%、2%、2% [2] - 对公端,Q2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仍发挥积极作用,但政策效果随季节特征明显放缓,大中型银行对公贷款规模微幅增长;居民端,受需求较弱及提前还款影响,个人住房贷款规模继续明显收缩 [2] - 资产质量方面,对公不良率延续下降势头;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相应上升,住房贷款资产质量仍面临一定压力 [2] 房地产行业债权融资规模 - 2024Q2末,房地产行业债权融资规模为57.11万亿元,与上次跟踪时相比,下降约6455亿元 [2] - 居民端下降约5000亿元至38.07万亿元,体现住房需求弱势延续和提前还款意愿加强;对公开发贷增加约100亿元至13.77万亿元,体现银行业对白名单项目的支持效果,但动能较Q1明显放缓;其他债权方面,规模小幅下降,体现开发商面临的融资约束依然较强 [2] 上市银行涉及房地产行业资产规模 - 对公房地产贷款:至2024Q2末,上市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规模约8.88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近4900亿元,占总贷款比重约为5.21%,与2023年末持平;国有行与股份制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规模均实现增长,占比趋于平稳;城商行对公房地产贷款规模也实现增长,但占比延续下降;农商行对公房地产贷款规模与占比延续下降 [2] - 个人住房贷款:至2024Q2末,上市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规模约为34.13万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约3200亿元,占总贷款的比重约为20%,下降约1.37个百分点;国有行个人住房贷款规模延续下降;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个人住房贷款规模稳中略有增长;农商行规模继续下降 [2] - 贷款以外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至2024Q2末,5家样本股份制银行该类资产约5510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379亿元,占总贷款的比重约为2.13% [2] - 不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至2024Q2末,5家样本股份制银行该类资产规模约为5335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约590亿元,占总贷款的比重约为2.06% [2] 房地产资产质量 - 对公房地产贷款:2023年以来,房地产政策积极,开发商违约面积明显收敛,不良斜率明显放缓;2023下半年,不良率拐点初现;2024上半年,不良率进一步下降;测算19家样本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加权平均不良率自4.26%(2023年末)下降至4.04%(2024年6月末);同期,大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由5.48%下降至5.32% [3] - 个人住房贷款:2024上半年,受宏观环境影响,生成端压力延续,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继续上升;测算19家样本上市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不良率从0.47%(2023年末)上升至0.56%(2024年6月末);同期,大行由0.46%上升至0.57%;2024下半年个人住房贷款质量或进一步小幅走弱 [3] 投资建议 - 对公房地产风险明显放缓利于板块估值修复;受宏观环境影响,居民信用风险温和上升,但整体风险可控 [3] - 9月以来市场风险明显释放,建议关注客户基础良好的国有银行与区域经济扎实的中小银行,如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宁波银行、常熟银行、苏州银行、江苏银行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