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德数控:高端五轴领航人,加速应用拓展、出海

国产高端五轴数控机床领航者,业绩持续向好 深耕高端五轴机床赛道,实现数控系统、关键部件自制 [1][2] - 公司是国内少数自主生产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厂商,整机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 公司前身光洋科技成立于1993年,以工业自动化起家,2000年开始发力数控系统和机床领域 获工业母机产业投资基金入股,核心团队技术背景雄厚 [19][20][21] - 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稳健,两次增发均有产业基金入股 - 公司拥有多名技术骨干,团队研发能力雄厚,如总经理陈虎博士等 以整机带动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盈利能力稳健 [22][23][24][25][26][27][28] - 2017-2023年公司总营收保持较快增长,CAGR达35.06%,主要受益于航空发动机等战略产业自主可控以及民用制造业转型升级 - 公司归母净利润波动较大,主要受股份支付费用、政府补助、投资收益等因素影响,但扣非归母净利润保持较快增长 - 公司盈利能力保持较高水平,2023/2024H1毛利率为46.03%/43.40%,净利率为22.49%/18.91%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受益制造业升级、国产化趋势 五轴机床:应用高端,数控系统及核心零部件壁垒显著 [33][34][35][36] - 五轴机床是高端机床之一,可同时实现五轴联动加工,主要面向先进制造业的复杂形状加工需求 - 数控系统和核心零部件是高端五轴联动机床的核心壁垒之一,直接决定其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和盈利能力 市场分析:新增、结构替代需求并存,五轴机床渗透率提升可期 [38][39][40][41][44][45] - 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快速,对加工需求提出更复杂的要求,五轴机床有望迎来更大市场空间 - 五轴机床特点契合产业转型需求,有望替代部分三轴机床,国内市场销量占比不断提升,并呈现出更高的增速 竞争格局:自主可控诉求+政策支持下五轴机床国产化加速 [49][50][51][52] - 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分化,中国厂商研发与技术日趋成熟 - 自主可控诉求渐强、国家政策释放支持红利的背景下,五轴机床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公司:一体化布局优势凸显,扩产打开成长空间 持全产业链覆盖+高研发投入,打造多项竞争优势 [53][54][55][56][57][60][61][62][63][64][65][66][67] - 公司坚持五轴机床产业链全面自主创新,通过不断布局已实现高端五轴通用机床和专用机床的系列化生产 - 公司始终高度重视研发投入,研发体系相对健全,长期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 - 公司获取了五轴机床产业链的产品性能优势、快速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并实现不断迭代的能力、稀缺的自主可控属性以及较强的控制成本能力 从航空航天向民用延伸,引领国产五轴出海 [68][69][70] - 公司设立以来重点聚焦航空航天领域,并向汽车、模具、刀具等其他领域延伸,打开新成长空间 - 公司加速海外布局,2022年以来进入欧洲及亚洲市场,出口订单包括五轴立加、五轴卧加等多系列产品 产销两旺,多轮募投补足发展动力 [72][73][74][75] - 公司五轴机床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销量及市占率保持稳定增长 - 公司通过多次募资扩充五轴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产能,并优化产能布局 他山之石:复盘大隈,全产业链发展塑造差异化优势 [76][77][78][79][80][81][82] - 大隈是集合"机、电、信、知"为一体的日本机床龙头,通过60余年的一体自制形成较完善的机床产业链布局 - 大隈通过机床底层技术和工艺Know-how的积累催化出五大智能技术,形成差异化优势 - 对照来看,科德数控目前领先的技术实力和完整的产品矩阵,坚持全面自主创新的优势有望在中长期逐渐凸显 盈利预测与估值 盈利预测: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1.22/1.70亿元 [84][85] -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6.09/8.39/10.91亿元,同比增长34.64%/37.73%/30.15% - 归母净利润为1.22/1.70/2.25亿元,同比增长20.05%/38.88%/32.61% 估值:合理市值区间为73-86亿元 [86][87] - 考虑公司主营业务覆盖整机、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以及自动化生产线,具备全产业链自研自产优势 - 给予公司2024年60-70倍PE估值,合理价值区间为72.23-84.27元/股,合理市值区间为73-86亿元 风险提示 公司层面风险 [88][89][90][91] - 公司业绩不达盈利预测的风险 - 新品研发不及预期 - 产能投放不及预期 - 海外市场开拓不顺 行业层面风险 [92] - 制造业景气修复不及预期 -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