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mestic Laws and Protectionism i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世界银行·2024-10-05 07:0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政府采购规则对国际贸易有显著影响 保护主义措施如对国内投标者的优惠待遇和强制国内采购在141个国家中广泛存在 其中124个国家采用了优惠待遇条款 [2][11] - 保护主义政策与贸易开放度呈负相关 保护主义程度较高的国家在政府采购市场中更倾向于国内贸易而非国际贸易 [2][13] - 保护主义对商品的影响比对服务的影响更强 [2][18] 数据与分析 - 报告基于141个国家的政府采购法律文本分析 识别出三种主要的保护主义措施 缺乏平等待遇条款 对国内投标者的优惠待遇 以及国内采购要求 [11][29] - 描述性分析显示 141个国家中有124个采用了优惠待遇条款 37%的法律体系缺乏基本的国民待遇条款 60%的国家实施了国内采购条款 [11] - 高收入国家和参与WTO GPA及欧盟的国家保护主义指数较低 制度质量较好的国家保护主义程度也较低 [12][33] 实证分析 - 通过跨国回归分析发现 保护主义法律与进口份额呈负相关 保护主义法律较多的国家在政府采购中的外国渗透率较低 [45][47] - 重力模型估计显示 保护主义法律增加了国内采购与国际采购之间的差距 优惠待遇条款的影响最为显著 [17][59] - 行业层面的分析表明 保护主义对初级和制造业的影响比对服务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18][49] 结论与政策启示 - 保护主义在政府采购中普遍存在 且与贸易开放度呈负相关 优惠待遇条款对贸易的影响最为显著 [70][71] - 政府采购法律对国内企业的采购决策有重要影响 保护主义政策可能掩盖其他政策领域的保护主义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