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欧洲电动汽车行业的投资评级为中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欧洲国家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碳排放减少目标,包括向电动汽车(EVs)的转型,这可能会减少对欧洲大型且互联的汽车行业的需求 [3] - 报告旨在评估欧洲向电动汽车转型与关键宏观经济结果之间的权衡,并分析哪些政策可能加剧或缓解这些权衡 [3] - 报告使用先进的宏观经济和贸易模型分析了欧洲向电动汽车转型的宏观经济影响,以及政策如何缓解或加剧这些影响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介绍 - 欧洲联盟(EU)设定了雄心勃勃且急需的气候目标,计划在21世纪中叶使其经济实现气候中性,包括向电动汽车的快速转型 [7] - 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但在电动汽车生产方面尚未获得竞争力,主要投资于内燃机(ICE)技术 [7] - 欧洲向电动汽车的转型可能会对依赖汽车行业的欧洲经济体产生经济影响 [7] 2. 让过去和现在为可能的情景提供信息 - 报告通过分析日本在1960-1980年代的崛起和中国的崛起,为模型情景提供了历史背景 [21] - 日本在1960-1980年代的崛起主要由石油价格冲击和收紧的排放法规推动,而中国的崛起则由绿色转型和巨大的生产力增长差异推动 [28] - 报告假设中国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增加与日本在1970年代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增加相似,但速度更快 [28] 3. 模型规范和情景 - 报告使用全球综合货币和财政模型(GIMF-GVC)和动态多国多部门定量贸易模型来分析欧洲向电动汽车转型的潜在经济影响 [30] - GIMF-GVC模型包括匈牙利、捷克、德国-法国-意大利、欧洲其他地区、美国、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 [37] - 贸易模型包括68个经济体,包括27个欧盟成员国和欧洲其他地区 [37] 4. 模拟结果 - 报告发现,欧洲整体向电动汽车的转型在短期内对GDP的影响较小,但在长期内接近零 [17] - 报告指出,保护主义政策,如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将提高电动汽车转型的GDP成本 [17] - 报告认为,中国对欧洲电动汽车生产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将有助于缓解这些经济体的损失 [17] 5. 气候影响 - 报告分析了保护主义政策对排放的影响,发现即使对中国车辆实施全面禁令,额外排放量也仅占2023年欧盟汽车行业排放量的4% [64] - 报告强调,保护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增加了电动汽车转型的经济成本,前提是气候政策保持不变 [64] 6. 结论 - 报告总结了欧洲汽车行业面临的两个重大结构性转变:绿色转型和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竞争加剧 [67] - 报告指出,保护主义政策将放大模拟的GDP成本,因为保护欧洲汽车行业免受中国竞争的GDP收益不足以补偿欧盟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和其他经济部门因成本更高和汇率升值而造成的损失 [70] - 报告强调,中国对欧洲电动汽车生产的外国直接投资和欧洲汽车行业潜在的生产力提升可以减轻受影响最严重的欧洲经济体的收入损失 [70]
在全球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欧洲转向电动汽车(英)2024
IMF·2024-10-28 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