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保健行业研究投资评级推荐首次:造物致用,合成生物赋能未来
国元证券·2024-11-21 11: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首次)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合成生物学作为新兴领域,以工程学思想为指导,具有绿色、环保、高效等优势,有望替代化学合成和天然提取,突破自然生物体合成局限,对广泛领域产生重大经济影响 [7][17][21] - 生物制造应用领域广泛,市场空间广阔,在食品、医药、农业等多领域展现出良好发展前景,全球和中国市场规模均呈高速增长态势 [33][35] - 合成生物学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各有侧重,上游聚焦使能技术,中游侧重平台型企业,下游考验企业选品和量产能力,且上、下游在价值链中产值占比和毛利率更高 [83][85][88] - 政策加码生物制造,多地出台扶持政策,升级产业发展目标,同时资本助力国内产业快速发展,虽全球投融资热度有所下降,但生物制造领域逆市上升 [111][116][12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生物制造战略意义深远、商业意义重大 - 合成生物学是以工程学思想为指导、多学科结合的新兴领域,以“人工设计与编写基因组”为核心,本质是让细胞为人类工作生产物质,其工程化方向包括“自上而下”改造生命和“自下而上”创造生命 [7][11] - 千禧年以来,合成生物学发展经历创建、扩张和发展、快速创新和应用转化、发展新阶段4个阶段 [16] - 合成生物学是最有潜力替代化学合成、天然提取的新兴技术,具有绿色、环保、高效、可循环可再生等优势,受原材料和反应条件制约更小,能为构建细胞工厂从头异源合成天然产物提供便利 [17] - 合成生物学有望突破自然生物体天然合成局限,为发展先进生物制造技术、促进可持续经济体系形成与发展提供重大机遇,产业趋势向“降低产业成本”转变 [21][23] - 合成生物学能推动可持续发展,迎合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可合成更多结构复杂物质,降低成本、提高产出率,减少碳排放量,预计2030 - 2040年在各领域应用将带来每年2 - 4万亿美元经济影响 [24][25][28] 生物制造应用领域广泛、市场空间广阔 - 合成生物产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空间高速成长,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从2018年的53.0亿美元预期增至2028年498.0亿美元,中国生物制造2023年整体规模不低于4139.2亿元,2033年将达近2万亿元 [33][35] - 食品与营养领域,合成生物学可开发替代蛋白、合成天然稀有产物等,全球食品饮料市场规模巨大,预计2035年全球替代蛋白市场消费量或达9700万吨,渗透率将达11% [42] - 生物医药领域,生物制药产业创新发展活跃,如KH617新型制剂、衣霉素、人参皂苷、天麻素、灵芝酸等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47][48] - 农业领域,合成生物学可帮助减少肥料使用、碳排放等,但整体发展仍处早期阶段,中国农业合成生物技术发展目标清晰,分阶段实现技术和产业跨越 [52][55] - 消费个护领域,全球化妆品市场规模大,生物基产品占比约40%,中国胶原蛋白和多肽化妆品原料市场增长快,合成生物学产品开发有3条思路 [59] - 高性能材料领域,合成生物技术可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生物基材料产业潜力大,中国生物基材料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应用广泛,但多数应用仍处初期研发阶段 [63][64] - 大宗化学品及生物能源领域,合成生物学可聚焦成本节降,实现绿色生产,生物能源面临成本与价值矛盾,一旦成本与化石燃料持平将带动行业快速成长 [67] 合成生物学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各有侧重 - 合成生物学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上游聚焦使能技术开发,中游是技术平台,下游涉及应用开发和产品落地,中下游企业界限不明确,现阶段多为中下游一体化布局 [83] - 产业链价值上,上游使能技术和产品及下游终端产品市场规模大、增速快,预计到2026年,使能技术和产品、生物元件、整合系统、终端产品规模分别达123.3亿、21.8亿、14.8亿和172.1亿美元 [85] - 产业链毛利率方面,上游和下游较高,上游底盘细胞生产及基因重组上市企业毛利率达75%和80%,中游约为40%及50%,下游生物医药毛利率达60% [88] - 上游中外技术差距大,中国在设计、构建、测试、学习环节部分技术落后于海外,需快速追赶 [92] - 中游侧重平台型企业,如凯赛生物等,负责生物体构建和自动化,为合成生物学发展提供基础 [94] - 下游考验企业选品能力,选品需评估市场空间、需求刚性、生产难度等因素,具备选品眼光与量产能力的企业更易脱颖而出,如华恒生物厌氧发酵工业化生产L - 丙氨酸技术领先 [99][105] 政策加码生物制造,资本助力国内产业快速发展 - 中国合成生物产业起步晚但发展快,“十三五”以来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支持其发展,多地也出台落地政策,升级产业发展目标 [111][116] - 目前国内发达地区领航生物制造发展,各有特色,长三角地区企业聚集多,北京、广东在原始技术创新领域有优势,华北、华中地区骨干企业多,西部地区聚焦特色生物制造 [120] - 全球合成生物投资先火爆后冷静但仍资金充沛,中国投融资经历激增后回归理性,2023年整体投融资市场低迷,生物制造领域逆市上升 [122][128] - 2023年中国生物制造领域融资轮次偏早期,B轮及以前融资事件占比72.7%,合成生物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占主要地位,活跃投资人向产业投资人、国家队转变 [129] - 2023年融资事件中交易金额在1500万美元或1亿人民币及以上的融资事件40起,相比2022年上升29%,超1.5亿元以上重点交易共22起 [136] 国内生物制造现存挑战 - 合成生物中长期发展规划滞后,许多监管领域处于空白地带,合成生物学领域专项政策规划未出台,发展方式和路径不明确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