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石油石化行业深度报告:石化周期已达底部,左侧布局正当时
东海证券·2024-11-27 08: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标配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复盘2000年以来石化行业周期,一般约7年,上行阶段极端事件短期下行不改变周期逻辑,下行阶段重大负面事件加速周期且老旧产能出清,各区域指数走势与原油走势全球化时趋同、逆全球化时分离,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往往意味着石化周期底部 [3][23] - 我国新增乙烯产能有望占据全球成本优势,2020年以来进入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新建产能在操作成本、原料成本、设备维护期方面有优势,预计到2027年布伦特油价65美元/桶时平均现金成本约688美元/吨 [4][81] - 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当前石化周期基本到达底部,进入产能更替和油价探底阶段,未来全球需求改善有望明年下半年复苏,布伦特油价短期65美元/桶有支撑,长期受需求影响大,预计明年在55 - 80美元/桶波动,国内炼油产业短期受益成品油价调整机制时间差,下游长丝产能及库存周期基本到达底部,聚烯烃存在产能和需求错配问题,整体反弹依赖外需修复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复盘石化周期,景气度反转在即 - 2000 - 2008年周期由我国加入WTO驱动,期间局部震荡未改变需求增长,2008年美联储加息使全球经济衰退 [24] - 2009 - 2016年周期,中美需求复苏带动向上,期间供给层面负面事件未影响上行趋势,2015年末美联储加息 [25] - 2016 - 2024年可视为完整或两个小周期组合,2016 - 2020年国内产能过剩、全球经济弱复苏,2020 - 2022年疫情后增长,2022年3月美国加息进入衰退 [26] 当前周期炼油行业走向 全球炼油产能恢复增长 - 2023年全球炼油产能10349.8万桶/天(折合51.54亿吨/年),同比增加1.05亿吨/年,2021年以来连续增长,炼厂数量下降但总产能提升 [29] - 以炼厂流体催化裂化(FCC)转换率以及尼尔森系数(NCI)衡量炼厂加工深度和复杂程度,各地区炼厂数据有差异 [31][32] 需求结构性调整,全球炼油产能或仍将过剩 - 未来多套炼厂项目有望落地,但海外老旧炼厂产能退出是长期趋势,清洁能源消费比例提升使传统石化能源需求增长偏低,炼油产能增长或超需求增长 [33] - 2023 - 2030年全球炼油产能预计增长330万桶/天,亚太、非洲及中东贡献主要增量,欧洲及其他OECD国家贡献主要退出产能,2026年后产能增长下行 [36] - 炼厂运行量预计仅增加210万桶/日,精炼产品需求增长116万桶/日,全球利用率预计下降,2025年是炼油厂关闭高峰年 [38] - 新能源车普及挤压道路运输燃料需求,石化原料NGL和石脑油使用支撑石油消费增长,生物燃料消费增长削弱精炼产品和新增炼油产能需求,航煤是成品油中需求唯一增长品种 [38] 我国炼油行业将迎来利润修复期 - 全球成品油需求有增长空间,我国2021 - 2023年成品油表观消费增速分别为11%、4%、16%,截至今年8月同比增速0.3%,新能源车对成品油需求挤压小,海外新能源车渗透率相对较低,成品油需求有发展空间 [43] - 截至9月我国成品油配额完成度70.2%,较去年同期减少7.6个百分点,主要因海外需求放缓、亚太区域裂解价差走低,未来随着能源消费高峰和原油价格下跌预期兑现,价差有望回归 [44] - 国内成品油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确定,采取“22 + 4%”调节机制,炼厂毛利波动领先零售利润约三个月,与国际油价基本成反比,油价从低位爬升炼厂有利润爬升期,从高位迅速下跌可能亏损,缓慢下行有利于修复毛利区间 [49][50] 新旧替换下我国将成为乙烯产能中心 全球乙烯产能格局发生转变 - 全球乙烯产能逐年增加,2022年合计2.18亿吨/年,同比提升5%,亚洲和北美是主要贡献地区,亚洲产能占比从2005年的28.01%增长至2022年的39.78% [54] - 北美乙烯需求下跌,美国产能增长放缓,2016 - 2020年第一波乙烷裂解项目投产使产能从2939万吨提升至4033万吨,2022 - 2024年第二波投产浪潮参与项目少且多数推迟,预计2030年产能较2023年增长仅8.94% [55][59] - 中东乙烯产能保持稳定,2007 - 2016年扩产,后增速放缓,受乙烷供应减少影响,生产趋向重质化,乙烷作为原料比重将降低,生产成本优势缩减 [62][64] - 欧洲乙烯需求受多重压力,需求自2017年下跌,2019年起恢复,成本高企,监管严格,多家公司乙烯装置关闭 [66][69] 我国或将引领乙烯周期 - 亚洲乙烯产能不断增加,2023年约9779.90万吨,中国产能占比最大,达5216.7万吨,占亚洲总产能比例53.34% [73] - 我国乙烯产能利用率处较高位,2023年为87.51%,人均乙烯消费量处低位,2022年为44千克/人,低于美国等国家,未来有提升空间 [75] 我国新建产能位于乙烯成本曲线左侧 - 预计到2030年全球乙烯产能较2023年新增7474.5万吨/年,国内产能将增长80%至8567万吨/年,占全球新增总产能的59%,油头乙烯产能增量占国内新增总产能的63% [79] - 我国新增乙烯产能具备多方面优势,平均现金成本向成本曲线左端偏移,预计到2027年布伦特油价65美元/桶时平均新增/改造乙烯产能现金成本约为688美元/吨,部分乙烷裂解产能成本达全球最低区间,MTO乙烯产能成本优势取决于煤炭价格和装置规模 [4][81] 主要产品当前周期情况 涤纶长丝:海内外需求互补,产能增速重回低位 - 需求周期:涤纶长丝下游主要是纺服领域,我国纺服链化工品受益产业链和成本优势成为全球消费和出口大国,2023年服装等零售额1.4万亿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2936.4亿美元,出口占总产值比例约59%,我国纺服出口与美国需求关联度高,2010 - 2024年中美需求有共振、分化、互补等情况,2024年海外补库为主,国内需求高峰后回落,美国零售商渠道服装及面料库存基本恢复正常,批发商渠道仍在去化且略高于历史均值 [90][93][95][97] - 价格和价差周期:原料类涤纶柯桥纺织市场景气指数领先长丝价格1 - 2个月,原油和PTA价格是长丝价格变动同步指标,目前长丝价格处于历史22%分位,价差处于历史55%分位 [99] - 库存周期:近十年主动补库阶段与需求周期共振,目前长丝开工率维持高位,超过历史均值80%,库存天数位于历史分位48%,价差有望维持,若需求好转、成本企稳,价格有望有更多弹性基础 [103] - 产能周期:2010年以来中国涤纶长丝经历两轮较大产能扩张期,2021 - 2023年新增产能950万吨,桐昆股份、新凤鸣合计新增产能占比78.42%,由于卷绕头供应限制,扩能刚性,2024 - 2025年预计每年新增长丝产能约百万吨左右,增速重回历史低位2% - 3% [107] 聚烯烃:需求增速放缓,产能释放高位 - 需求周期:聚烯烃用于生产塑料制品,终端需求可观察橡塑和塑料制品、汽车制造业等数据,目前橡塑和塑料制品企业库存和产成品库存累库,利润下降,汽车制造业盈利三季度有下行压力,2024年1 - 9月我国PE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速降至1%,PP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速降至3% [11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