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4年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研究报告-重庆篇
联合资信·2024-11-29 12: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无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重庆市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总量居全国中游水平,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支柱产业面临一定的产业升级压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地位重要,未来发展潜力大,经济有望持续增长 [2] - 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根据"一区两群"空间格局分化明显,2023年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经济总量超过重庆市经济总量的75%,为重庆市重点发展的核心区域,财政实力整体较强;"两群"地区受制于地理环境等因素,工业化程度普遍较低,除万州区外整体经济总量较低,整体综合财力对上级补助的依赖性强 [2] - 重庆市级和中心城区城投企业整体信用资质较好,主城新区平台数量最多。重庆市发债城投企业债务负担整体持续小幅上升,2025年沙坪坝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大足区城投债到期规模相对较大。2024年6月底,重庆市大部分区县城投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表现较弱 [2] 重庆市经济及财政实力 重庆市区域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 - 重庆市地理位置优越,长江横贯全境,水路运输优势明显;经济总量居全国中游水平,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支柱产业面临一定的产业升级压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地位重要,未来发展潜力大,经济有望持续增长 [4] - 重庆是中国西南部直辖市,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市地形复杂,被称为"山城",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包括26区、8县、4自治县和1个国家级新区。重庆市内地貌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其中山地占76%,长江横贯全境,流程691公里,与嘉陵江、乌江等河流交汇。受地形地貌影响,重庆市航空及水路运输发展较为发达,但公路铁路建设有待完善,"十四五"期间重庆市交通建设总投资将达到5000亿元,重点投资于铁路及公路项目(分别规划投资1900亿元和2500亿元) [4] 截至2023年底重庆市交通情况及主要资源禀赋 - 公路通车里程18.66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142公里,省际出口通道30个;铁路已建成里程2794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023公里,货运铁路2233公里;轨道交通营运里程494公里,日均客运量363.24万人次;航空全市现运营民用机场5座,年旅客吞吐能力45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能力110万吨。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446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8.9万吨,江北国际机场2023年旅客吞吐量在全国机场位居第6位;水运重庆全市长江干支航道网总里程4472公里,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突破1100公里,全市货运船舶运力规模超过1100万载重吨,占长江上游地区总运力份额超过85%,港口货物吞吐能力2.19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370万标箱。全年完成水路客运量872.5万人次,水运货物运输量2.1亿吨 [5] - 重庆市已发现矿产70种,其中具有查明资源储量的44种、开发利用的24种。页岩气、天然气、锰、铝土矿、锶、毒重石等矿产资源丰富 [5] 重庆市旅游资源 - 全市有旅游景区272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11个,被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录2个,4A级旅游景区140个,3A级旅游景区83个;有市级及其以上旅游度假区31个,其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创建认定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5个、市级旅游休闲街区10个 [7] 重庆市人口及经济总量 - 常住人口小幅下降,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23年底,重庆市常住人口3191.4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1.91万人;同期,重庆市城镇化率71.67%,城镇化水平继续领先全国平均水平(66.16%) [7] - 经济总量居全国中游水平,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重庆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145.79亿元,位居全国各省第17位,处于全国中游水平;GDP增速为6.1%,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重庆市人均GDP为9.41万元,在全国排第10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前三季度,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44.31亿元,同比增长6.0%,经济稳步发展 [7] 重庆市产业结构 - 第三产业对重庆市经济贡献大,现阶段重庆市工业支柱产业转型逐步推进,仍面临一定的产业升级压力。近年来,重庆市产业结构保持稳定,2023年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为6.9:38.8:54.3,第三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8] - 工业方面,2023年,重庆市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333.35亿元,比上年增长5.8%,略高于全国增速。重庆市作为我国西南地区老工业基地,现已形成电子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摩托车制造业、化医行业、材料行业、消费品行业和能源工业的"7+1"支柱产业格局,除汽车、医药和能源工业外,其他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23年均有所上升。电子制造业为重庆市第一大支柱产业,重庆市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产量约占全球的40%;汽车制造业为重庆市第二大产业,2023年全市汽车产量231.79万辆,同比增长2.0%,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4802.9亿元,同比增长8.9%;以上两大支柱产业对重庆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近半 [9] - 2023年,重庆市第三产业增加值16371.97亿元,增长5.9%,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其中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产值相对较高且增加值保持增长;受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影响,房地产业增加值1605.48亿元,下降2.7%。金融业方面,2023年金融业增加值2590.89亿元,增长5.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3562.75亿元,比上年底增长8.0%,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6730.17亿元,比上年底增长9.8% [10] 重庆市政策支持 - 《"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与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对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运营组织模式,优化交通物流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12]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市与四川省中位于双城经济圈的地市将着力推进产业差异化和互补化、交通体系建设和区域均衡发展 [12] - 《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范围涉及江津区、永川区、綦江区、大足区、铜梁区、荣昌区,计划到2025年,区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12] - 《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涵盖300个项目,总投资约3.6万亿,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创新、文旅、生态、对外开放和公共服务等领域 [12] 重庆市财政实力和债务情况 - 2023年,受益于经济恢复带动,重庆市税收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在全国31个省份中位居第三,财政自给率回升向好,政府性基金收入小幅增长,同时上级补助对重庆政府综合财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13] - 2024年1-8月,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税收占比及财政自给率均较2023年有所提升 [13] - 重庆市政府债务余额持续增长,整体债务负担较重。截至2023年底,重庆市政府债务中市级债务余额3275亿元,区县级债务余额8983亿元。2023年,重庆市地方政府债务率和地方政府负债率分别为175.28%和40.66%,在31省中分别排名第25和第17(由低至高) [16] 重庆市下辖区县经济及财政实力 各区县经济实力和产业情况 - 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根据"一区两群"空间格局分化明显,主城都市区为重庆市经济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国家级园区及上市公司多分布于此,吸引人口集聚且城镇化水平较高;其中,中心城区整体以第三产业为主,主城新区则承担了主城区的产业外移功能,第二产业整体占比较高;"两群"地区受制于地理环境等因素,工业化程度普遍较低,除万州区外整体经济总量较低 [17] - 重庆市38个行政区县形成了"一区两群"空间格局,即主城都市区21个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11个区县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6个区县,"一区两群"以主城都市区为龙头,通过圈层格局和轴带联动,带动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带状城镇群的发展。其中主城都市区又按照城市功能划分为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核心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和桥头堡城市五类区域,中心城区即重庆市传统主城九区,"两江四岸"核心区指16平方公里长嘉汇大景区联动周边形成50平方公里的整体提升区域(主要分布于南岸区、渝中区、江北区),包含在中心城区中,同城化发展先行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和桥头堡城市构成重庆市主城新区 [18] - 从产业分布的空间格局来看,重庆市"一区两群"区域间产业结构差别较大。中心城区产业结构以金融和旅游业为主导,其中渝中区作为重庆市的政治和经济中心,第三产业占比高于90%;重庆高新区承担着高新技术研发、产业升级的重任,主要发展优势高端制造业,二产占比高。主城新区以汽车、摩托车制造、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交通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为主导,其中江津区和长寿区第二产业较为发达,工业基础较好;江津区落有江津综合保税区,是继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之后的第三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主要发挥三峡库区特色,发展绿色轻工业和山地农业,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主要发展文旅、山地农业等产业,"两群"地区第一产业均高于重庆市平均水平,工业化程度普遍较低 [19] - 重庆市各区县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等发展相关产业,拥有1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3个国家级经开区、4个国家级高新区、7个综合保税区、35个市级开发区,其中国家级园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截至2024年11月6日,重庆市A股上市公司78家,总市值11021.04亿元,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上市公司27家,总市值4966.24亿元,占全市上市公司总市值的45.06% [21] 各区县经济运行情况 - 经济运行方面,重庆市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化明显。2023年,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经济总量超过重庆市经济总量的75%,为重庆市重点发展的核心区域,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受制于地理环境等因素,除万州区外整体经济总量较低。目前,重庆市人口分布与城镇化率呈现区域差异,主城都市区继续吸引人口集聚,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6.3%,主城都市区城镇化水平高,中心城区已进入高水平阶段,而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2024年前三季度,随着经济恢复向好,重庆市超半数区县GDP增速高于2023年全年 [25] 各区县财政实力及债务状况 财政收入情况 - 受益于经济回暖,2023年各区县税收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整体呈恢复性增长趋势,整体税收收入占比不高。中心城区以第三产业为主,税收贡献相对较高。因2023年经济呈现一定程度的回暖,同时受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非税收入增长影响,除城口县外,重庆市各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有所增长,整体税收收入占比不高。财政自给能力方面,2023年,主城都市区整体高于"两群"地区 [30] - 2023年,部分区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实现增长,"两群"地区受地理以及产业环境影响,土地出让规模相对较小,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明显小于主城新区。2023年,重庆市有20个区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因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入增长而呈现增长态势,其中有16个区县分布在两群地区,4个区县分布在主城新区 [32] - 重庆市各区县获得上级补助收入规模较大,对综合财力贡献度较高。中心城区因土地出让收入以基金补助形式返还,导致上级补助收入规模较大,其中巴南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以及重庆高新区上级补助收入占综合财力比重均超70%;渝东北和渝东南绝大部分区县较为依赖上级补助收入,其中城口县上级补助收入占综合财力比重超80% [37] 债务情况 - 除沙坪坝区,重庆市各区县政府债务规模均有所增长,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政府负债率普遍高于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重庆高新区、两江新区、城口县、黔江区以及彭水县政府债务率较高。重庆市高度重视化解债务风险,指导区县规范开展债务展期重组,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伴随国家化债政策实施,重庆市部分区县城投企业债务压力或将得到一定缓解 [39] - 截至2023年底,除沙坪坝区外,重庆市级及各区县政府债务规模均有所增长,其中市级、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政府债务余额占比分别为26.72%、27.42%和22.44%。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政府债务规模较大,其中重庆高新区2023年政府债务规模增幅较大。政府负债率方面,渝东北地区和渝东南地区各区县受GDP水平较低影响,其政府负债率普遍高于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 [39] - 2023年底,大部分区县政府债务率继续增长,各区县政府债务率均高于100%,主城新区中綦江区、江津区和大足区政府债务率较高,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中城口县、黔江区以及彭水县政府债务率高于200% [41] - 债务管控方面,《关于重庆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1—6月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指出,继续抓实隐性债务风险化解,推动法定债务与隐性债务合并监管,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实现全口径、常态化监测,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指出,目前重庆市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将继续深入推进房地产、金融、地方债务等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攻坚,区县政府债务和平台公司风险治理取得积极进展,高风险金融机构动态清零;迭代风险闭环管控机制,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地方债务等领域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一揽子化债政策方面,2023年,重庆市合计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726亿元,用于偿还存量债务 [43] 重庆市城投企业偿债能力 重庆市城投企业概况 - 重庆市城投企业以AA及AA+为主,AAA城投企业集中在市级、中心城区(两江新区和重庆高新区);中心城区与主城新区城投数量较多,主体信用等级以AA为主,中心城区AA+城投企业的数量占比更高;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城投企业信用等级大部分不超过AA [45] 重庆市城投企业债券融资情况分析 - 2023年,重庆市城投债发行规模及净融资规模均有所增长,中心城区及主城新区仍为发行主力;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城投债融资活跃度弱。受一揽子化债政策影响,2024年以来重庆市城投债净融资整体呈现净流出,净流入主要来自市级及两江新区 [47] - 2023年,重庆市城投债发行规模和净融资规模分别为2415.25亿元和719.37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