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储能对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影响分析
联合资信·2024-12-13 12:3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3][4][10][12][26][38][4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型储能作为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性和限电问题的有效手段,逐步受到政策强推。目前新型储能项目仍存在较为明显"建而不用"问题,增加储能指标明显增加了发电企业建设成本。但长远看,在可以完全参与市场交易、充分接受电网调度的基础上,新型配储项目将有助于减少新能源项目弃电量、提升整体新能源项目发电量或变相推高该项目上网电价;独立储能项目也可通过峰谷价差、容量租赁和容量补偿产生正收益 [1][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新型电力系统下新型储能的意义 - 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迅猛扩张,2023年底太阳能发电和风电装机容量分别同比增长55.2%和20.7%至6.1亿千瓦和4.4亿千瓦,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我国发电总装机的58.2%。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间接性和波动性对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储能成为提升新能源电站发电效率、减少弃风弃光限电、调峰、调频和维护电网安全性及稳定性的最佳选择 [3] - 2024年8月6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三部门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提出"源网荷储"协同可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水平,实现电力供需动态平衡,储能系统成为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 [3] 1. 新型储能的作用 -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储能形式,已成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在"源网荷储"新型电力系统中,新型储能系统可分别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电侧发挥作用 [4] - 电源侧新型储能可通过配储方式保障新能源发电处于更加经济的运行状态,减少弃风和弃光现象的发生;电网侧新型储能可实现对用电负荷的削峰填谷,减轻电网阻塞;用电侧新型储能可实现峰谷点价差套利,降低用电成本 [7][9] 2. 我国新型储能发展现状 - 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储能市场和储能产品提供国家 [10] - 我国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处于多元化发展态势,截至2023年底,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4%,铅炭电池储能占比0.5%,压缩空气储能占比0.5%,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4%,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占比1.2% [10] 二、新型储能盈利模式 - 新型储能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电力市场收入、容量补偿、容量租赁和辅助服务 [12][13][24][25] - 电力市场收入方面,新型储能系统可在电网负荷低谷时将不能上网的多余电量充入储能电池,在电网负荷高峰时将储存的电量释放上网,赚取峰谷价差 [12] - 容量补偿方面,国内部分省份提出独立储能电站容量补偿机制,补偿标准一般以储能装机容量或充放电量而定,补偿资金由发电侧或用户侧承担 [13][14][17][22] - 容量租赁方面,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推动产生储能的容量租赁市场,国内多个省份已出台储能容量租赁的相关指导价格 [24] - 辅助服务方面,新型储能的辅助服务形式主要包括调峰和调频,调峰服务主要按储能的调峰电量获得补偿,调频服务主要按调频里程补偿 [25] 三、新型储能对新能源企业盈利性的影响 - 强制配储盈利性分析显示,在调度受限的情况下,新型储能项目并不能实现有效收益,增加储能指标明显增加了发电企业建设成本。但伴随实际充放次数的提高,该项目年均利用效率和收入增幅明显 [26][28][30] - 独立储能盈利性分析显示,在基础条件假设下,项目年均收入约350万元;以日均放电次数为变量,伴随实际充放次数的提高,该项目年均利用效率和收入增幅明显。容量补偿机制可一定程度减少项目前期成本亏损规模,但由于容量补偿将于2026年失效,因此长期看其对项目收益影响很小 [32][34][37] 四、我国新型储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 价格形成机制有待健全,行业标准建设明显滞后于产业发展速度,导致新型储能项目调用效率偏低,企业收益稳定性和确定性弱 [40] - 实际利用率低,2023年新能源配储日均运行小时2.18小时,年均运行小时797小时,平均利用率指数为17%;电网侧独立储能日均运行小时2.61小时,年均运行小时953小时,平均利用率指数为38% [41] - 新型储能电站安全事故频发,电池在过度充放电、内部短路和高温环境下运行都有发生热失控的可能性,容易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42] 五、总结 - 新型储能项目在调度受限的情况下并不能实现有效收益,增加储能指标明显增加了发电企业建设成本。但长远看,在可以完全参与市场交易、充分接受电网调度的基础上,新型配储项目将有助于减少新能源项目弃电量、提升整体新能源项目发电量或变相推高该项目上网电价;独立储能项目也可通过峰谷价差、容量租赁和容量补偿产生正收益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