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非银金融行业评级:看好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家布局"气象×金融"新质生产力利好金融机构及天气敏感型企业 [4][5] 事件描述 - 12月6日,中国气象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气象协同联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4] - 《意见》提出深化保险业气象服务、发展银行业气象服务、推进气象相关金融工具体系建设与应用、强化重点领域金融气象协同联动、加强金融气象基础支撑等5项重点任务 [4] - 到2025年,业务协同、保障有力的气象与金融协作机制初步建立,金融气象指数产品更加丰富,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气象服务模式 [4] 事件点评 - 保险业加强气象保险产品创新和强化农业保险气象服务,探索研发苹果、柑橘、大樱桃、甘蔗、茶叶、油茶等地方优势作物天气指数保险,推动天气指数保险在淡水养殖、海洋牧场等领域的应用 [5] - 银行业探索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5] - 证券期货业与气象深化合作,针对农业、能源、交通等气象高敏感行业趋利避害的需求,构建表征经济实体风险敞口的温度、降水、风等金融气象系列指数 [5] 保险发挥"气象×金融"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作用 - 保险是我国气候风险管理主要的、有效的金融工具 [9] - 2023年我国绿色保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298亿元,提供保险保障709万亿元 [9] - 2023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429.66亿元,CAGR5为16.28%,当年为农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4.98万亿元 [9] 金融气象指数 - 《意见》提出要针对农业、能源、交通等气象高敏感行业趋利避害的需求,构建表征经济实体风险敞口的温度、降水、风等中国金融气象系列指数 [11] - 目前我国开发设计出50余条符合国情的金融气象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温度指数保险+期货金融产品 [11] 相关政策 - 2022-11,原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印发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将巨灾保险、生态农业等气候变化风险领域纳入绿色保险范畴 [10] - 2022-06,原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的通知》,要求保险机构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绿色产业和技术等领域的保险保障业务 [10] - 2024-04,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序发展气象指数类保险,创新"保险+气象"服务机制 [10] - 2024-05,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丰富绿色保险产品供给,聚焦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低碳技术、绿色农业等领域需求 [10] 金融气象指数及其衍生品 - 2007-04,原保监会印发《关于做好保险业应对全球变暖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关事项的通知》,积极探索天气灾害指数保险等新型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12] - 2010-05,原保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10年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通过引入天气指数保险、卫星查勘定位系统、无人机航拍系统等新技术,优化理赔流程 [12] 中国已发布的金融气象指数 - 2024-11,中央气象台、广期所发布中央气象台-广期所光伏气象指数 [15] - 2024-1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郑州商品交易所气温指数 [15] - 2022-09,中国气象中心、大连商品交易所发布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 [15] 基于"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的温度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产品 - 2023-07,广东推出水产养殖温度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 [17] - 2024-04,广东推出售电企业寒潮指数天气衍生品场外期权 [17] - 2024-01,湖北推出茶叶寒潮及降水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 [17] - 2024-05,湖北推出小龙虾高温指数保险+衍生品 [17] - 2024-09,上海推出水稻高温气象指数保险+衍生品 [17] - 2024-05,北京推出果树寒潮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 [17] - 2024-04,河南推出主粮作物冻灾指数保险+衍生品 [17] - 2024-04,黑龙江推出玉米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衍生品 [17]
非银金融:解锁“气象×金融”融合密码,激发新质生产力潜能
五矿证券·2024-12-19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