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股食饮公司:回购与分红-沿革、现象、动因及规律
兴业证券·2024-12-23 15:48

行业投资评级 - 海外食品饮料行业推荐(维持)[2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股食饮企业分红回购的规律:资产负债率优化后,股份回购规模逐渐扩大(2009年-2015年);收入增速放缓后,为保障估值稳定,企业股份回购规模逐渐扩大(2012年-2015年);收入增速较低的特定年份,为保障估值稳定,派息比率增加(2012年、2017年、2020年)[1][98] 美股回购制度的历史沿革 - 1933年《1933证券法》加强对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法律监督,提高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法律风险,限制上市公司的回购行为[20][21] - 1954年按个人所得税税率对股息征税,提高股息税率,公司转而使用股票回购[32] - 1970年《经济稳定法案》控制工资和物价的通胀水平,限制上市公司的分红行为,公司转而使用股票回购[25] - 1982年SEC 10b-18规则为公司进行股票回购提供了"安全港",降低上市公司受到内幕交易或操纵市场指控的风险,公开市场回购逐渐成为上市公司最主要的回购方式[26][33] - 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引入了"回购税",对美国上市公司和某些非美国公司的某些股票回购加征不可扣除的1%消费税,美股多家公司为了规避回购税的影响而进行加速股份回购,2022年回购规模创纪录[7][34] 美股分红回购的税收政策 - 回购:美股上市公司将利润用于股票回购并注销这些股票时,不需要缴纳所得税;公司按回购股票市值缴纳1%的回购税[40] - 分红:美股上市公司缴纳所得税后剩余的利润可以以分红的形式分配给股东,分红不享受税收优惠[40] - 投资者端:回购:持有一年内的利润按个人的普通所得税率征税,持有一年以上的利润缴纳长期资本利得税;分红:个人合格股息按资本利得税率征税,非合格股息按个人的普通所得税率征税[46][59] 美股上市公司分红回购的主要现象 - 分红回购规模呈上升趋势,回购规模整体大于分红规模[50] - 企业端:用于股票回购的利润免缴所得税,避税需求促使公司增加回购行为[67] - 投资者端:资本利得税率低于股息税率(通常为个人所得税税率),通过股票回购获得股利能够实现有效避税[68] 美股上市公司分红回购的主要动因 - 政策导向:规范利润分配、便利分红流程、将分红与减持挂钩等一系列政策出台,推动上市公司增加分红回购行为[92] - 企业层面:步入成熟期,进行大规模回购或分红的公司多步入成熟期,大额资本开支减少,资产负债率优化,现金流宽裕;收入增速放缓、估值降低,在管理层薪酬与股价深度绑定的情况下,公司有动机通过分红回购进行市值管理[94] - 宏观层面:长期低利率环境促使企业以低成本进行大量债权融资,管理层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股票回购;《减税和就业法案》降低海外利润征税税率,引导跨国企业将海外留存利润回流美国,为分红回购提供充足资金[73][92] 美股食饮企业分红回购的规律 - 可口可乐:1992年开启大规模的股票回购计划,2004年后每股股利占每股自由现金流量的比率明显提升,2010年后在低利率环境进行大量债权融资,导致分红回购占募集资金的比例下降[12][90] - 麦当劳:1992年后分红回购占募集资金的比例持续上升,2004年后每股股利占每股自由现金流量的比率明显提升,2007年开启大规模的股票回购计划[12][90] - 百事可乐:1991年后分红回购占募集资金的比例持续上升,2003年后每股股利占每股自由现金流量的比率明显提升,2010年开启大规模的股票回购计划[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