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 [7] 核心观点 - 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加速之年,2025年有望迎来商业化量产元年 [3][4] - 特斯拉、Open AI、华为等科技巨头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持续投入有望驱动行业迭代加速并不断突破 [4][19] - 人形机器人有望形成一个新兴产业,逐渐从B端走向C端,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4][19] 供给端 - 特斯拉计划于2025年开始小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Optimus,并优先在特斯拉内部使用,预计到2026年将向外部出售并在各个领域应用 [4][40] - Figure AI得到了英伟达、OpenAI和微软等行业内多家重要企业和投资者的支持,产品更新迭代性能提升 [4][172] - 1X Technologies最新人形机器人原型NEO Beta在家庭场景应用方面展开了新的探索 [4][77] - 波士顿动力人形机器人Atlas在模拟工厂环境中无需人工干预即可执行任务 [4][206] - Agility Robotics旗下Digit V2人形机器人已经在Robot Fab开始投产,主要用于物流运输等场景 [4][48] - 华为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加快布局具身智能,华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运营 [4][209] - 国内产商百花齐放,优必选、宇树、傅利叶、智元、小鹏、小米等不同背景的玩家正加速涌入人形机器人市场 [4][183] 需求端 - 全球老龄化趋势加剧,未来全球劳动力市场供需格局将日趋紧张,催生机器代人需求 [6][61] - 人口老龄化打开养老服务类机器人市场空间,"机器人+养老"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可行方式之一 [6][190] - 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有望达200亿美元,市场空间广阔 [11][192] 软硬件端 - 软件方面,AI大模型领域产品竞相涌现、持续迭代,为人形机器人注入灵魂 [12][66] - 硬件方面,无框力矩电机、减速器和力传感器单机价值量占比较高,国产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仍有机会 [12][120] - 人形机器人量产节点渐进,处于供应链核心位置的主要厂商有望受益 [12][103] 政策端 - 2023年以来围绕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国家及地方层面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政策 [18][189] - 《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作为人形机器人行业顶层设计文件,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18][189]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受益于行业未来大规模应用及具备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 [4][19]
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投资策略报告:量产元年,曙光将现
万联证券·2024-12-31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