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宏观策略:曲径通幽处,渐入佳境时
华鑫证券·2025-01-16 19:14

海外宏观 - 美国经济基准情形仍是软着陆,Q1再通胀交易或有抬头,但通胀基础较弱,更多是价格推动而非需求改善,等待再通胀证伪、经济放缓后的降息重启 [3][4] - 特朗普新政可能对通胀预期、降息节奏和劳动市场产生滞胀化影响,重点关注移民和关税政策 [4] - 美债高位筑顶,把握拐头后的交易机会;美股波动放大,聚焦科技成长和降息交易;美元相对强势,等待美债拐点;黄金逢低配置,关注沪金的超额收益 [4] 国内宏观 - 国内经济边际放缓,需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对冲,政策发力方向包括财政、创新和改革,重点关注地产企稳、消费修复和物价回升信号 [3][5] - 政策底、金融底、经济底已现,等待库存底和通胀底再确认,聚焦M1、库存和PPI [5] - 潜在支撑包括化债后的地方基建修复、地产止跌回稳、消费修复和AI+带动的科技创新 [5] A股大势 - A股预计呈现W型走势,先震荡后上行,夯实估值底-市场底-业绩底 [6] - 2024年A股先抑后扬,哑铃策略占优,近4%个股创历史新高,18%创历史新低 [6] - 资金再度收敛,增量聚焦ETF和杠杆资金;盈利N型走势,全A归母净利小幅改善,约为1.4%;估值底再夯实,ERP和PE仍具性价比 [6] 风格主线 - 市场风格先小盘成长后大盘价值,先红利缩圈、科技主题后消费、周期 [7] - 新央企方向包括高股息(银行、家电、交运)、并购重组(公共事业、化工、电力设备)、高回购(医药、电子、电力设备)、破净(银行、钢铁、地产) [7] - 新科技方向包括科技创新(AI应用、机器人、智能驾驶)、自主可控(半导体、军工、信创) [7] - 新消费方向包括传媒新消费、纺服、食饮、商贸零售 [7] - 新格局方向包括反内卷(水泥、光伏、汽车、化工、钢铁等)、供需优化(轻工、有色、纺服)、低PB高ROE(食饮、家电、有色、美容护理、银行) [7] 美国基本面 - 美国经济基本面韧性犹存,GDP和GDI增速保持高位运行,距离衰退仍有一段距离 [20][24] - 领先指标如重卡销量增速、M2增速和咨商局领先指标LEI均指向经济修复 [30][33] - 联储降息后,PMI平均6个月回升,软着陆降息4个月后股市结束阶段调整,市场转向复苏交易 [34] 美国通胀 - 核心通胀是主要支撑项,食品通胀保持低位,能源通胀贡献转负,服务通胀和房租通胀决定2025年物价叙事方向 [42][44] - 能源通胀预计低位运行,油价平稳,天然气先下后上,对整体通胀更多是负贡献 [47] - 食品通胀预计维持平稳,主要农作物价格保持低位,对名义CPI同比贡献约0.3% [51] - 房租通胀预计长期走低,2025年名义通胀先低后高 [55][57] 劳动市场 - 美国劳动市场供需格局转变,移民就业增加,低端服务业和制造业缺口快速补足,高端服务业职位空缺仍待补足 [72][74] - 特朗普政策可能推动劳动市场滞胀,移民遣返和职位空缺率回升将共同推高失业率和薪资增速 [75][82] - 持续遣返100万人预计推动美国失业率在2025年达到4.8%,重新触及萨姆衰退法则 [93] 库存周期 - 美国库销比高位,产能利用率偏低,补库意愿不足,需求羸弱叠加企业生产意愿不强,补库周期较为波折 [94][102] - 交通运输行业库存开始下行,投资增速放缓拖累库存回升 [102][103] 地产市场 - 美国地产销售低迷,成屋和新屋库存累积,房价持续走弱,地产相关投资支出增速回落 [105][108] - 30年抵押贷款利率高位抑制居民购房热情,新增贷款指数维持在低位,整体住房贷款增速接近转负 [115][117] - 存量房贷利率较低,房贷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逐步回升,但居民房贷市场尚未恶化 [118][119] 居民资产负债表 - 居民收入端回落,必需消费占比来到历史高位,显示居民端压力渐增 [124][125] - 家庭负债率回到疫情前水平,未偿贷款增速持续回落,消费贷款撇账率快速攀升,90天以上信用卡拖欠率已接近2008年高位 [126][129] - 高利率加剧居民利息压力,利息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和储蓄比均处高位,居民需求空间被挤压 [133][134] 企业端 - 2025Q1企业将迎来换债高峰,中长期债的安全垫作用逐渐降低,企业开始面临高利率压制 [136][138] - 企业债压力目前不大,利息倍数仍保持高位,但利息倍数较高的债券平均在3.5%以下,换债将给企业成本端带来压力 [139][141] 特朗普政策 - 特朗普2.0政策落地顺序推演:先移民和关税、能源,后裁员和减税,移民和关税政策可能较快落地,减税需等待2026年TCJA到期前完成立法 [150][151] - 特朗普政策可能推动劳动市场滞胀,移民遣返和关税加征将推高通胀,但需求端修复空间有限 [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