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器械行业深度:政策东风来,医械新机遇
财信证券·2025-01-24 13: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领先大市,评级变动为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受多种因素影响医疗器械板块走势疲弱,但 9 月后压制因素向好板块止跌回升;设备更新带来新增量,医疗设备板块业绩有望迎来拐点;消费刺激政策下家用器械投资机会凸显;创新器械获全链条政策支持;集采政策稳定,行业格局重塑带来投资机会,维持行业“领先大市”评级 [6][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4 年医疗器械行业回顾 - 2024 年初受医疗反腐、DRG/DIP 政策及大盘情绪影响行业走势疲软,3 月设备更新政策出台行业回暖,后因招投标、集采及业绩不及预期板块下行,9 月后压制因素向好板块止跌回升 [6][11] - 2024 年初至 12 月 24 日,医药生物板块跌幅 -12.59%,医疗器械板块跌幅 -12.83%,子版块医疗设备、医疗耗材、体外诊断跌幅分别为 -18.43%、-12.92%、-6.99% [12]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24 日,医疗器械板块 PE 均值 29.18 倍,较 2023 年下滑 8.44%,相对申万医药生物溢价 8.58%,相对沪深 300 溢价 155.08%;分子行业看,医疗设备、医疗耗材、体外诊断板块 PE 分别为 31.15、33.97、21.26 倍,较 2023 年分别下滑 3.61%、3.91%、22.30% [18][19] - 2024 年初至今,医疗器械行业个股涨少跌多,仅 18 只个股正收益;涨幅靠前个股有浩欧博、热景生物等,跌幅靠前个股有奕瑞科技、伟思医疗等;公募重仓前十大公司中医疗设备行业占比下滑,医疗耗材行业占比提升 [25] 寻找政策支持方向 设备更新:带来行业新增量 - 财政支持为医疗机构采购医疗设备提供资金保障,设备更新方案发布后各省市迅速跟进,如浙江、广东提出相关目标和计划 [32][33] - 多部委出台配套政策,明确设备更新目标、资金筹措和支持比例,中央财政给予贴息,提高贴息比例和规模,降低医疗机构融资成本 [34][35] - 第一批设备更新预计拉动 600 亿元采购规模,批复项目资金以央地财政支持为主;资金落实后招投标数据回暖,部分项目落地,虽需求释放延后但不改变中长期总量需求,医疗设备板块有望迎来拐点 [36][40][42] - 财政贴息政策曾推动医疗设备市场发展,当前设备更新计划逐步展开,预计 2025 年较大规模落地,国产设备厂家有望受益,建议关注迈瑞医疗等 [43] 家用医疗器械:消费政策托举下有望受益 - 家用医疗器械操作简单、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分为治疗仪器、检测器械等类别,兼具医疗刚性和消费属性,是最具潜力子板块 [44] - 新冠疫情加速其市场发展,改变人们消费观念和健康习惯,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扶持,如《“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为其发展提供支持 [45][46] - 全球老龄化等因素催生家用需求,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3 年达 2343 亿元,同比增长 12.30%;国内家用医疗器械渗透率有提升空间,如血糖仪渗透率远低于欧美 [49][50][52] - 政策促进国内家用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国产企业有望受益,建议关注鱼跃医疗、可孚医疗等 [53] 创新器械:全链条支持政策逐步落地 - 国家从创新药械研、产、审、用全链条进行政策支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政策链融合 [55] - 审批端创新器械审批“绿色通道”常态化,审批产品数量增加,上市审批时间趋于稳定 [55] - 支付端各地出台政策将创新药械纳入医保支付体系,引入商保支付,国家医保局及多地医保局有相关举措 [57][58] - 应用端多地为创新器械入院应用留出绿色通道,推动其商业化闭环,如上海、北京等地要求 [59] 集采政策稳定后,行业格局重塑带来新机会 - 2019 - 2020 年地区拉开省级联盟耗材集采帷幕,2020 年至今集采提质扩面,已进行五批高值耗材国采及数批地方联盟集采,地方联盟集采品种超 250 种 [63][64] - 集采规则设计趋于合理、细化,带量比例提升、梯度分量体现“以量换价”逻辑,分组细化保证竞争充分公平,价格组成纳入伴随服务价格考虑企业成本 [67][69] - 中选规则核心为“稳市场、稳价格、稳临床保供应”,设置熔断和复活机制,避免恶意竞争,提升企业中选率 [70] - 中选价格降幅逐步收敛,中选率提升,部分产品续约规则温和,价格调整机制优化 [71] - 全国集采后医疗器械耗材国产替代加速,头部企业受益,行业集中度提升,如迈瑞医疗、人工关节集采案例及骨科耗材集中度变化 [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