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安踏体育:打破千店一面,单品牌如何破局?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安踏集团具备卓越的多品牌运营能力,主品牌主动求变、FILA 品牌高质量发展、户外运动高景气延续 预计公司 24/25/26 年收入分别为 704.70/781.21/864.19 亿元,同比 +13.0%/+10.9%/+10.6%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7.33/140.12/156.73 亿元,同比 +34.2%/+2.0%/+11.9%,维持“买入”评级 [4][6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拒绝千店一面,安踏如何破局单品牌天花板 - 安踏品牌超 80%门店为 DTC 模式,对渠道终端运营把控能力强,具备直面消费者、门店运营标准化管理、全渠道库存一盘货管理、线上及线下全域流量打通等渠道优势 [8] - 运动产品同质化背景下,安踏迈出渠道分层步伐,将常规门店重新梳理为 5 个等级,以品类品牌做垂类市场,可分可合,提供渠道业态多样性 [8] - 顶级资源(欧文和奥运)是安踏品牌打入更高端市场的依靠,欧文签名鞋全球销量居前,安踏与中国奥委会合作 16 年 [9][11] 超级安踏——运动界的“优衣库”,中国版的“迪卡侬” - 超级安踏以千平大店打造全品类运动品一站式购物场景,SKU 精简、主做爆品、把控产品功能卖点,追求极致性价比,满足全场景运动穿搭 [12] - 货品覆盖多类型运动,以功能性区分产品,SKU 精简,设计风格简洁,弱化花色和商品 IP [13] - 单独供应链供货,快速滚动补单,产品与常规店产品线重合度约 10%,售卖产品价格较常规店低约 30%,对比迪卡侬略贵 [13] - 商品陈列强调功能性和场景性,营造性价比氛围,门店选址主要在二、三线城市中端商圈,千平大店位置佳 [13][17] - 2024 年约开设近 50 家门店,月店效提高至常规门店约 3 倍,经营利润率更高,顾客与常规门店区别大,会员重叠度 1 - 2 成,2025 年规划开设 160 家 [19] - 优衣库和迪卡侬提升品牌力,安踏利用自身优势有望在稀缺卡位打出好牌 [23] 以品类品牌做垂类市场,为综合品牌破局 安踏作品集店 - 定位专注球鞋零售空间,主攻年轻群体,店铺稀缺,产品差异化明显,店内商品分 SV 专供系列、欧文系列、王一博系列,不同款式限时发售 [26] - 白标店定位“一城一店”,注重艺术氛围,位于高端商圈,是高端新品首发平台,部分欧文系列产品优先上架 [30] - 黑标店注重年轻潮流,嘻哈和街头文化风格突出,分布于中高端商圈,核心产品包括欧文系列球鞋、高端户外跑鞋等 [34] - 截至 2025 年 1 月 23 日,全国共 14 家白标店、38 家黑标店,注重提升品牌力,北京三里屯首家白标店开店首日流水突破 50 万元,月店效超 155 万元,利润率高于常规店 [38][40] 安踏冠军店 - 聚焦打造中国菁英户外运动品牌,将奥运科技下放,产品分四大类,涵盖多种户外运动场景,满足不同需求 [41] - 截至 2025 年 1 月 13 日,全国 87 家门店,北方地区多,选址在 1 - 3 线城市中端商圈和奥莱门店,店效约为常规店一倍以上,2025 年规划开店提速 [48] 0 碳使命店 - 位于上海徐汇区,集零售、社区服务和互动体验为一体,消费者可感受可持续理念,店内产品符合可持续标准,有环保概念产品线和专属产品线 [49] - 是安踏集团在可持续零售商业模型上的探索,对标 Patagonia,以可持续概念为核心卖点 [49] 门店体系升级,可拆可合 - 安踏提出全新五大类型门店体系,欧文系列、奥运资源是升级门店形象核心关键,规划直至 2028 年开设 10 家竞技场级门店和 1000 家殿堂级门店 [54] - 包括竞技场级店、殿堂级店、精英级店、标准级店、非规店,通过常规门店体系梳理和细分店型创新,实现可分可合,提供渠道业态多样性,实现品牌向上客群突破 [56][59] 品牌出海,略有成效 - 签约欧文是安踏出海敲门砖,首款合作签名鞋成功制造声量,引来美国主流零售渠道合作,2025 年规划在美国开设直营店 [61] - 2024 年欧文一代签名鞋全球发售售罄,ANTA KAI 1 Speed 进驻全球两大体育用品零售商,欧美地区搭建本土化团队 [65] - 东南亚作为全球化第一站成果不错,门店超 200 家,预计 2024 年流水规模 4 亿元左右,将继续开拓东南亚和中东市场 [66] 投资建议 - 安踏集团多品牌运营能力卓越,成长路径清晰,主品牌国内渠道分层破局、海外增量可期,FILA 品牌高质量发展,户外运动高景气延续,维持“买入”评级 [68] 主要财务指标 |会计年度|2023|2024E|2025E|2026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62,356|70,470|78,121|86,419| |同比增长(%)|16.2|13.0|10.9|10.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0,236|13,733|14,012|15,673| |同比增长(%)|34.9|34.2|2.0|11.9| |毛利率(%)|62.6|62.7|62.9|63.0| |ROE(%)|21.9|26.3|24.1|24.3| |每股收益(元)|3.61|4.85|4.95|5.53| |市盈率|20.8|15.5|15.2|13.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