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聚灿光电) - 2024 年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 1.95 - 2.15 亿元,同比增长 60.95% - 77.46%,扣非净利润 1.85 - 2.05 亿元,同比增长 52.18% - 68.63%,经营向好 [1][2] - 受益市场终端需求回暖,产能释放与产品定位精准,高端产品产销两旺,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高位,业绩快速增长 [2] - 2023 - 2028 年 Mini LED 市场复合年增长率 84%,公司开发的 Mini/Micro LED 芯片可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显示市场 [3] - “年产 240 万片红黄光外延片、芯片项目”2025 年 1 月 11 日投产,全面达产后年均营收增超 6 亿元,利润总额增超 1 亿元,转型全色系 LED 芯片供应商 [4] - 预计 2024 - 2026 年 EPS 分别为 0.32 元、0.40 元和 0.52 元,维持“推荐”评级 [5] 金属行业 - 全球利率拐点显现,货币政策由紧缩转向宽松,资金成本下降利于大宗商品价格弹性释放 [5] - 央行资产负债表或在 2025 年后转至再宽松,前几轮扩表周期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有显著涨幅 [6] - 当前或处主动去库存尾声,新一轮基钦周期开启或使行业由被动库存操作向主动补库存转变,库存周期抬头对估值提升有递导关系 [7][8] - 全球矿业融资项目风险加大,矿端有效供给增量刚性,乐观预期下行业上游供给弹性或 2027 年显现 [9] - 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及新质生产力发展使多金属品种需求曲线右移,新能源金属、金属粉末新材料等成长属性强 [10] - 关注四条投资主线,分别给出工业金属、贵金属、小金属、金属新材料板块相关标的 [11] 食品饮料行业(盐津铺子) - 公司由直营商超驱动转变为量贩和电商驱动、经销为基本盘模式 [12] - 截至 2023 年底,中国零食集合门店 2.2 万家,规模 809 亿元,预计 2025 年门店达 4.5 万家,规模 1239 亿元 [12] - 推算量贩零食门店全国开店空间 8.1 万家,当前渗透率 44% [13] - 2024 年 H1 量贩零食渠道收入占比约 25%,未来增量源于门店、SKU 数量增加,新增合作商和核心产品销量增长 [13] - 公司在量贩零食渠道仍有大空间,中性假设下未来该渠道收入空间可达 30 亿元,与 23 年相比有约不到 4 倍空间 [14] - 公司在抖音渠道增长迅速,具备成本优势和可持续增长能力 [14] - 推测 2024 - 2026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51.98/64.29/76.4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45/8.27/10.35 亿元,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14][15] 交运行业(快递) - 去年 12 月快递业务量 178.0 亿件,同比增长 22.3%,同城件增长 5.8%,异地件增长 23.8%,单票价格环比下降,同比降幅 13.6% [16] - 去年年末国补范围扩大带动 12 月快递件量增长,截至 12 月 13 日 14 个省启动手机补贴,幅度 10% - 15% [16] - 今年前三周全国快递揽收量同比分别增长 42.4%、49.9%和 46.6%,即使考虑春节错期仍超预期 [17] - 2025 年国补范围扩大,将手机等消费品纳入支持品类,支持线上线下渠道和不同企业参与以旧换新 [18][19] - 建议关注服务质量领先的行业龙头中通与圆通 [19] 农林牧渔行业 - 2024 年 12 月仔猪、活猪和猪肉均价环比下降,全年活猪均价 17.08 元/公斤,较 23 年上涨 10.91%,1 月猪价围绕 16 元/公斤震荡 [20] - 12 月集团企业出栏加快,供应充足,1 月出栏部分前置,供应压力减轻;12 月需求有小高峰,1 月上旬需求支撑乏力,12 月屠宰开工率回升 6.65 个百分点至 36.33% [20] - 11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回升 0.20%,12 月部分样本数据回升,仔猪价格反弹,母猪补栏谨慎,后市产能微增 [21] - 春节前猪价预计震荡,节后警惕下行风险,25 年猪价有望维持合理盈利区间,建议关注成本领先、业绩兑现度高的头部养殖标的 [21] - 12 月牧原等企业销售均价回调,17 家上市猪企 12 月合计出栏 1749 万头,环比增长 23.11%,同比增长 13.49%,部分企业出栏均重下降 [22][23] - 24 年牧原预计归母净利润 170 - 180 亿元,同比增长 522.21%;温氏预计归母净利润 90 - 95 亿元,同比增长 248.68% [23] 建筑建材行业 - 2024 年通过政策调控内需对冲地产拖累,化解地方债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实际 GDP 累计增速 5%,完成增长目标,但市场总需求受抑制,有通缩迹象 [25] - 2025 年继续扩大内需,推进地产止跌企稳,若政策力度够大,行业总需求收缩后企稳,否则供给端优化继续,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26][27] - 投资策略为建材着眼供给端优化和并购受益大的龙头和优秀公司,建筑着眼央国企龙头 [27]
首席周观点:2025年第5周
东兴证券·2025-02-04 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