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器械-生命信息与支持设备专题:论高国产化率赛道增长点在何方?
西南证券·2025-02-05 10: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核心观点 - 生命支持设备用于长时间维持患者生命指征,属于ICU病房设备,AI互联互通在即,产品涵盖器官支持、监护、急救和其他类[3] - 2019 - 2022年体外除颤、心肺复苏、心电图机和ECMO设备复合增速较快,2024年市场规模约146亿(-31%),血液净化设备、监护仪、呼吸机和麻醉机四类占比超75%,各产品受外部影响有差异[3][23][28] - 2019 - 2024年国内生命支持设备中标金额呈波动态势,22年底ICU紧急采购致23年需求透支,24年因医疗反腐等因素需求下滑[3][23] - 从内需看,政策支持加强重症医学服务能力,ICU床位增加使生命支持设备有增长空间,区域均衡和与欧美差距也带来长期需求,其他因素如医疗新基建等也利多需求[5] - 2024年国产化率约65%,ECMO有国产替代逻辑,不同产品国产化率不同,国产品牌迈瑞、科曼等处于领先地位[5] - 出海方面,2024年医疗设备出口规模963亿元(-6.6%),下滑速率趋缓有结构性机会,不同产品出口情况有差异,需关注欧洲出口地缘政治风险[8] - AIGC让产品线互联互通,助力全链条精准监测病情,医保政策对人工智能医疗收费指引正面,但需关注特朗普政府对AI技术审查限制[8] - ECMO设备及一次性耗材国产突破,行业需求扩容、技术突破、国产替代三位一体,预计耗材端国产化率将显著提升,相关标的有迈瑞医疗等[7][8] 各部分总结 基础概览篇 - 生命支持设备用于维持患者生命指征,包括器官支持、监护、急救和其他类,设备厂商处于中游研发制造环节,下游主要销往医院[9][12] - 产业链上游包括原材料等,中游负责研发制造等,下游涉及医疗机构等,ICU需配置多种生命支持设备[13] - 生命信息与支持赛道核心问题包括需求层面的市场规模及增速、格局层面的竞争格局和技术趋势、潜在增长层面的增长点[15] 需求端 - 生命支持设备相关疾病谱对应多种设备,2024年市场规模约146亿,不同产品受外部影响不同,2019 - 2024年中标金额呈波动态势[17][23][28] - 呼吸机主要包括医用和急救与转运呼吸机,医用占比95%,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基数大,疫情放开后相关入院和出院人数预计上升[35][41] - 麻醉机包括麻醉机、工作站和配件,智能化集成化程度提高,由供气等系统组成,用于手术麻醉和呼吸支持等[43] - 血液/腹膜透析设备用于维持肾衰竭患者生命,尿毒症患者人数上升,包括多种设备,有多种血液净化方式,肾脏疾病分急性和慢性肾衰竭[48] - 监护仪技术向高精度、集成化、自动化、AI赋能方向发展,运作基于信号采集等环节,产品趋向软硬件改善和数据链互联互通[50][53] - 心电图机行业向个性化监测和远程心电监护方向发展,产品有多种细分,工作原理基于心脏电信号,技术趋势包括便携化等[55][58] - 体外除颤设备截至24H1全国已布设超6.5万台,按照配置建议未来空间为140 - 280万台,包括多种细分,工作原理是自动分析心律并电击除颤[60][65] - 心肺复苏设备采购主体仍是医院,公共场所配置率逐步提升,包括电动和气动式,作用是辅助患者恢复呼吸和心跳,工作原理是模拟呼吸和心脏按压[67][69] 竞争格局 - 2024年国产化率约65%,ECMO设备仍有国产替代逻辑,不同产品国产化率不同,国产品牌迈瑞、科曼等处于领先地位[70][73] - 呼吸机国产化率63.9%(-11.6pp),外资德尔格医疗份额提升明显,国产呼吸机在高端领域寻求突破[76][79] - 麻醉机国产化率57.1%(-2pp),市场集中度高,迈瑞、德尔格、GE三足鼎立,国产高端机型实现突破[5] - 血液/腹膜透析设备国产化率45.3%(+6.3pp),提升较快,前五厂家中仅威高和山外山为国产,国产透析机关键性能比肩进口,透析器国产品牌掌握关键技术[5] - ECMO整机国产化率29.1%(+20.2pp),进口理诺珐及迈柯唯领先,国产品牌汉诺医疗市占率提升明显,国产设备实现核心组件及整机技术国产化[5][7] - 监护仪国产化率85.6%(-0.7pp),迈瑞独占鳌头,其他品牌占比分散,血压等测量技术是核心需求[5] - 心电图机国产化率69.2%(-2.8pp),前五仅一家外资,市场分散,国产与进口产品无显著差异,高频响应及基线稳定性更优[5] - 体外除颤设备国产化率94.5%(+4.9pp),市场高度集中,迈瑞绝对领先,发展方向是降低电击能量[5] - 心肺复苏设备国产化率94.5%(+3.6pp),前两名在安保医疗和尚领之间角逐,第三代三维按压更贴近心脏工作原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