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外周血管疾病多、患者众,介入器械品类繁杂,介入治疗为外周动脉疾病根治疗法,所需器械主要为各类支架和球囊;外周静脉疾病主要包括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各有对应主要介入器械 [8] - 外周血管介入渗透率极低,存在庞大未满足临床需求,预计未来渗透率将随着健康意识觉醒、学科建设增强等因素影响不断提高 [8] - 外企占据先发优势,国内产品乘风集采加速入院,外周血管介入业务国产品牌处于发展期,新产品逐渐获批,集采后有望加速新产品入院,实现迅速成长 [8] - 外周血管介入器械集采于2024年起陆续大范围实施,预计将带动行业渗透率明显提升,同时促进国内品牌入院,从而实现快速发展,建议关注心脉医疗、惠泰医疗、先健科技、归创通桥 - B、先瑞达医疗 - B [8] 相关目录总结 外周介入:千帆竞发,发展正当时 外周动脉:下肢病变为主,介入可根治 - 外周动脉疾病主要涵盖下肢动脉、颈动脉与椎动脉等病变,下肢动脉病变最为常见,我国≥35岁自然人群LEAD患病率为6.6% [17] - PAD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等不断发展导致腿脚缺血,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等,诊疗仍不足 [17] - LEAD分为膝上/膝下动脉病变,膝上以慢性发病为主,2%患者会出现重症;膝下解剖上血管更纤细,糖尿病是主要原因,易发展为较重者 [19] - 诊断上推荐双功能多普勒超声,建议对特定患者通过踝臂指数或趾臂指数筛查;PAD分为4个临床亚组,随着症状加重不良事件概率增加 [21] - 治疗上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是基础,介入治疗针对临床损害严重患者或对药物和运动无反应的跛行患者,股腘动脉治疗以腔内介入手术为主,膝下病变处理难度高,CLTI患者腔内治疗日益成为首选疗法 [22][23][24] 外周静脉:患病人群广泛,介入技术成熟 - 外周静脉疾病约占外周血管疾病的60%,我国下肢静脉疾病患病率为人口总量的8.9%,患者超1亿,以深静脉血栓、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和静脉曲张等最为常见,目前治疗率低 [27] - 静脉曲张病因是血液淤滞等,好发于特定人群,约70%发生于大隐静脉,可分为0 - 6期,需及早诊断治疗;检查方法为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治疗方法分物理、药物、手术,手术分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和腔内热消融闭合术,射频消融是近年主流疗法 [28][30][33] - 深静脉血栓是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病因是血管壁损伤等,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可能导致肺栓塞等并发症;诊断首选彩色多普勒超声;主要疗法为“抗凝 + 取栓”,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安全有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可预防肺栓塞,首选可回收或临时滤器 [36][38]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指髂静脉受髂动脉压迫导致管腔变化,病因是髂静脉解剖因素,好发于左侧,早期诊断和治疗必要且关键;诊断辅助检查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后期患者可手术治疗,介入手术已基本替代开放手术,主要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 [42][43] 渗透率待提升,国产品牌乘集采发力 病患庞大,外资占据先发地位 - 我国外周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众多,2019年深静脉血栓、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人数分别为150万、70万,预计2024年深静脉血栓患者达220万(CAGR = 7.8%),2030年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达200万(CAGR = 10.1%);中国有1.2亿静脉曲张疾病患者;2021年我国外周动脉疾病患病人数为0.52亿人,2030年预计达0.62亿人(CAGR = 2.1%) [43][46] - 介入手术快速发展但渗透率极低,不足1%,主要原因是外周血管疾病进程缓慢和血管外科处于新兴发展阶段;中长期来看,外周介入手术推广具备必要性,未来渗透率将显著提高 [49][52] - 我国外周动脉介入支架和球囊市场规模预计2021 - 2030E从21.7亿元增长至67.3亿元(CAGR = 13.4%),外周静脉介入市场规模预计2021 - 2030年从10.1亿元达49.9亿元(CAGR = 19.4%) [53][56] - 外周血管介入领域国内市场由外资企业占据,国产品牌正快速成长,腔静脉滤器领域国产化进程领先 [58] 集采推进,国产品牌加速入院 - 外周血管介入集采2024年前范围局限,2021年鲁晋冀豫联盟集采纳入腔静脉滤器,2023年河南省外周介入集采覆盖较全面,本土品牌中标情况优于外资 [60] - 2024年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大范围集采来临,包括外周血管支架国采、河南省接续采购、河北省全国联采 [62] - 外周血管支架国采已公布中选结果,纳入下肢与非下肢动脉支架及静脉支架,年度意向采购量总计25.8万个,中选规则温和,18家企业中选,3款产品均由外资企业以第一名中选,国产品牌部分中标,三款支架最低中标价均为2280元,外周支架进入千元时代,静脉支架国产占比为21.7%,下肢及非下肢动脉支架国产占比均不足2% [64][67] - 2024年河北省牵头外周介入球囊集采,采购周期2年,覆盖27省(市、自治区、兵团),采用竞价中选,复活规则确保较多企业中选,对非中选产品量与价提出监控要求;2025年1月21日拟中选结果发布,中选率较高,中外企业参与积极 [72][76] - 集采后我国外周血管介入渗透率将提升,国产入院速度将加快,覆盖医院范围扩大且单家医院手术量提升带来渗透率提高,国产品牌有望加速进口替代 [77] 相关公司简介 心脉医疗:主动脉领域龙头企业,外周业务壮大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7亿元(+9.1%),归母净利润5.5亿元(+42.5%),主动脉及外周动脉领域重点产品持续放量带动销量提升 [80] - 主动脉支架为主要营收来源,外周占比爬升,24H1外周产品收入占比达8.8% [80] - 2024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75.5%,净利率56.4%,同比 + 15.4pct,主要由于规模效应及生产/研发优化 [82] - 公司外周介入产品陆续获证,布局完善,在研管线丰富 [86] 归创通桥:专注神经&外周介入,营收快速增长 - 24H1公司实现营收3.7亿元(+58.6%),净利润0.69亿元,扭亏为盈 [91] - 24H1外周收入占比为33.1%(+88.2%),主要系产品管线丰富和医院渗透率提高,部分产品商业化上市带来增量 [91] - 24H1毛利率为71.3%,略有下降,期间费用率显著下降,推动公司扭亏为盈 [94] - 公司外周介入管线布局完善,国内有21款产品获批,预计28年底前有12款产品陆续获批,药物洗脱PTA球囊扩张导管国内市占率约20%,并成功实现CE获批,膝下PTA药球临床试验处于入组阶段 [97]
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深度报告:集采正推进,国内品牌大有可为
东方证券·2025-02-08 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