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第四大湾区,具备打造科技湾区的优越禀赋,未来高新技术产业有望成为支柱产业,科技创新将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借鉴旧金山、纽约、东京三大湾区发展经验,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应成立协调机构、明确发展轴、发挥核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整体融合发展,最终实现均衡化和要素自由流动[16][59][6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引言 湾区经济在全球经济中作用独特,国际一流湾区是经济增长极和技术变革领头羊;中国的粤港澳大湾区呼之欲出,借鉴其他湾区经验有助于其健康高效成长,报告将探讨成熟湾区发展路径、经验,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基础、前景和趋势[4] 生而不同: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科技湾区的优越禀赋 - 政策推动一体化基础良好,2009 年起国家和地方政策推动规划发展,2017 年提出打造穗莞深科技创新走廊[8] - 港口群和机场群领先,2017 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6247 万标准箱,是世界三大湾区总和 4.5 倍,机场群运输规模居首,内部“1 小时交通圈”即将形成[9] - 经济总量比肩全球成熟湾区,2017 年 GDP 总量 1.37 万亿美元,高于旧金山湾区,接近纽约湾区;广东省 GDP 达 8.99 万亿元,同比增长 7.5%,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快;港澳第三产业占比超 90%;2017 年广东省 A 股 IPO98 家居全国首位[10][13] - 科创资源密集,2017 年广东省专利授权总量和有效发明专利量均居全国首位,拥有众多国家和省级科研机构;香港有 5 所世界百强大学等科研资源[14] - 高科技企业云集,有 17 家世界 500 强企业,大多“独角兽”业务与科技相关;2017 年底广东省有高新技术企业 3.3 万家;拥有港交所和深交所,香港金融市场发达,为科创产业营造良好金融环境[15] - 小结:粤港澳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科技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断构建,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将成支柱产业,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16] 他山之石:三大湾区发展案例解析 旧金山湾区 - 天然良港和交通网络奠定基础,2017 年集装箱吞吐量 227 万标准箱,多座跨海大桥及发达的机场、公路、铁路系统连接内外[22] - 产业多中心化和交通促进城市均衡发展,9 个县 101 个城镇实现相对均衡,行政边界模糊化[23] - 教育科研资源培育创新沃土,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知名学府,斯坦福研究园推动产学研结合[24][25] - 高科技企业打造“科技湾区”,硅谷集聚众多知名企业,旧金山吸引中小科技企业,形成“科技湾区”[29] - 资金支持助力创新,2015 年美国研发投资占 GDP 比重 2.79%,总额居首;2010 - 2015 年旧金山湾区风险投资额年均复合增长率 25%,2015 年风投规模近 280 亿美元,占美国 46.5%[31] - 区域统筹机构促进一体化,1961 年成立区域性地方政府协会 ABAG[32] 纽约湾区 - 区域规划协会发挥重要作用,1921 年成立纽约区域规划协会 RPA,推出四次湾区发展规划,促进一体化[38] - 行业权威机构集聚产业,有纽约州银行厅、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纳斯达克等金融机构,吸引金融企业总部设立[40] - 就业结构转型,从制造业经济转型为服务业经济,曼哈顿金融商务服务业集群发展[46] 东京湾区 - 分工协作的港口群带动产业发展,拥有六大港口,形成职能分工体系,带动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地带发展,2017 年有 38 家世界 500 强企业上榜[47][50] - 政府推动发展,1951 年制定《港湾法》,1967 年提出《东京湾港湾计划的基本构想》[51] 湾区经济发展特点总结 - 港口经济是起步动力,促进制造业、物流业等产业生长[52] - 发达交通网络是基础,提升效率,促进城市协同发展[53] - 教育资源和创新机制带动产业,输出和汇聚人才,促进科创产业发展[54] - 风险投资打造创新生态,支持产学研结合,加速中小企业成长[55] - 整体规划利于协同发展,打破行政边界,实现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56] - 行业权威机构促进产业集聚,吸引相关企业集聚[57] 见时知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趋势 - 成立高规格协调机构,借鉴旧金山和纽约湾区经验,解决不同体制下区域融合问题,促进协调发展[59] - 空间重构明确核心发展轴,未来广深港核心地位巩固,东莞与广深港构筑核心发展轴,高科技产业在四城互补协调发展,形成成熟科创生态系统[60][61] - 深圳:市场化程度高,是“创新之都”,但土地资源紧缺,需与东莞、惠州合作[66][68] - 广州:科教资源丰富,制造业基础扎实,可建成国际创新中心城市和科技创新枢纽[69][70] - 东莞:制造业历史积淀深厚,向“智造”转型,承接深广外溢功能,成为生产基地[73] - 香港:金融市场发达,院校科研实力强,对接国际市场,发展科技金融支持科创[75][76] - 核心辐射带动,东西联动,西岸次轴发力,重大基建项目加强两岸沟通,珠海、中山、佛山、澳门有望形成次级发展轴线,提升整体竞争力[78] - 大湾区整体融合发展,影响力深入腹地,惠州、江门、肇庆强化优势产业,承接产业转移,提升旅游和居住功能,带动周边城市发展[79] - 最终实现发展均衡化,要素自由流动更充分,“1 小时经济圈”提高要素流动效率,带动周边城镇发展,实现区域均衡[80]
蓄势待放的世界湾区第四极
戴德梁行·2025-02-09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