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欧洲和中亚部分国家自1990年以来经济发展成果显著,10个国家达到高收入状态,但多数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状态的过渡受阻,面临国内改革缓慢、人口老龄化、全球环境恶化等挑战 [20] - 中等收入国家需从投资驱动战略向依靠全球资本、技术知识和创新的战略转变,高收入国家也需强化创新以维持增长 [31] - 实现和维持高收入状态需进行从投资到投资与注入、再到投资注入与创新的两个关键发展过渡 [32] - 经济增长需平衡创造、保存和破坏三种力量,提高企业、人才与社会流动性、能源三个基本驱动因素的效率 [38][4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家分类 - 欧洲高收入国家包括安道尔、奥地利等21个国家 [16] - 趋同国家有克罗地亚、捷克等13个国家 [16] - 欧洲和中亚高收入国家是趋同国家的子集,包含克罗地亚、波兰和罗马尼亚 [17] - 欧洲和中亚中等收入国家有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等20个国家 [18] 概述 - 自1990年全球27个国家达高收入状态,其中10个在欧洲和中亚且都加入欧盟,这些国家2000年代经济增长达峰值,因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结构改革和私人主动性崛起 [20] - 另外20个欧洲和中亚中等收入国家自1990年代更繁荣,但向高收入状态过渡延迟,受国内结构改革缓慢、人口老龄化、全球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 [20] - 中等收入国家人均经济增长放缓,与高收入国家的收入趋同减慢,部分国家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需转变发展战略并进行改革 [26][30][31] 投资、注入和创新以实现和维持高收入状态 - 报告参照《2024年世界发展报告》评估欧洲和中亚国家前景并提供政策选项,认为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状态过渡可行,但需改革以提高竞争力、释放私营企业活力和减少低效现象 [32] - 中等收入国家需经历两个关键发展过渡:从投资驱动增长转向投资与注入并重,再转向投资、注入与创新结合 [32][37] - 高收入国家也需推进第二个过渡,加速向创新驱动经济转型以增强生产力和增长 [37] 通过熊彼特式创造性破坏视角理解增长 - 分析采用熊彼特式发展视角,1990年代中等收入国家经济中破坏力量占主导,如今保存力量占上风,要成为高收入国家需平衡创造、保存和破坏三种力量 [38] - 创造由承担风险和成本进行资本积累、技术注入和创新的企业或企业家驱动,当前该地区创造力量薄弱,需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38][42] - 保存方面,现有企业常限制新企业进入市场,政府对新企业进入市场的支持程度是关键问题 [42] - 破坏可使资源重新分配到高效用途,但政府常限制其发生范围,导致低效结构和政策持续存在 [42] 经济增长的三个基本驱动因素 企业 - 企业基于高效资源利用的活力对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至关重要,中等收入国家企业生产率增长主要靠资源重新分配,研发投资低,创新不足 [44] - 前沿创新对中等收入国家有挑战,所需技能、管理能力和激励不足,高收入国家企业升级和管理更有效,但在研发支出、创新和专利表现上仍落后于欧洲高收入国家 [45] - 国有企业的存在削弱市场竞争对创造性破坏的影响,导致创业活动减少、企业进出减少和投资降低 [46] - 中等收入国家企业存在“缺失大型企业”问题,初创企业规模小且成长慢,传统支持中小企业政策效果不佳,初创和年轻企业是创造就业的主要力量 [50][51][53] - 政府可通过基础政策改善商业环境,通过针对性政策支持企业,如加强市场竞争、促进企业关闭、支持年轻企业、深化资本市场等 [55][56] 人才和社会流动性 - 人才短缺和错配限制欧洲和中亚国家企业投资、技术注入和创新能力,社会流动性下降,教育质量尤其是高等教育质量堪忧 [55][57][60] - 职业教育和培训常无法使学生具备适应就业市场的技能,高等教育质量低于基础教育,存在学术俘获、资金不足等问题 [59][60] - 政府可采取加强基础技能、改革职业教育体系、保障高等教育公平、促进大学与产业合作等政策措施 [65][70] 能源 - 欧洲和中亚国家实现和维持高收入状态关键在于解决能源低效问题,向能源安全、低能源强度和低排放过渡,该地区能源强度高且补贴多,改革受政策、市场和国有企业阻碍 [67] - 低排放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已显现,但该地区前沿创新活动稀缺,政府需谨慎权衡产业政策干预的资源投入 [68][69] - 能源领域国有企业占主导,阻碍新企业进入和技术创新,电网接入能力不足,新能源发展面临挑战 [70][71][72] - 政府需采取措施缓冲破坏力量的影响,通过政策平衡各方利益,推动能源转型,如使价格反映成本、淘汰化石燃料补贴、规范国有企业等 [73][74][75]
更高的高度:欧洲和中亚的高收入增长(概览小册子)(英)
世界银行·2025-02-10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