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应用城市化程度:定义城市、城镇和农村地区以进行国际比较的方法手册(英)2025
世界银行·2025-02-10 17: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六个国际组织合作开发新方法对城市、城镇和农村地区进行分类,以促进国际统计比较,该方法可补充各国现有定义,且具有多种优势 [29][68][69] - 该方法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将区域分为城市、城镇和半密集地区、农村地区三类;第二层次是更详细的地域类型划分,还可定义功能城市区域 [30][73][74] - 手册旨在为数据生产者等提供指导,以实施该方法并确保数据收集的一致性,也有助于用户理解和使用官方次级国家统计数据 [19][3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引言 - 联合国相关决议和议程呼吁制定统一方法划分城市和农村地区,以促进国际比较和支持国家政策制定 [28] - 六个组织合作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可按城市化程度对统计数据进行汇编,识别城市、城镇和半密集地区以及农村地区 [29] - 该方法第一层次分类可扩展为两个方向,手册还包含了部分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示例 [30][31] 2. 法律和政策框架 -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包含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232个指标,城市和农村地区对实现这些目标至关重要 [42] - 新城市议程旨在促进可持续城市发展,提供了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标准和原则 [44] - 农村发展政策需考虑农村地区的特点和挑战,目前缺乏统一的国际农村定义 [46][47] - 国际上有多种区分城乡的统计方法和定义,如欧盟劳动力调查、经合组织和欧盟委员会的方法等 [51][52][53] 3. 原理和优势 - 新方法可实现国际统计指标的有意义比较,具有六大优势:以统一方式捕捉城乡连续体、全球使用相同人口规模和密度阈值、从人口网格开始减少偏差、直接测量人口集群、定义区域以监测服务获取情况、提出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 [66][68][69] - 该方法将国家领土分为城市、城镇和半密集地区、农村地区三类,可增强国际可比性 [71][72] - 方法有两个主要扩展:第二层次的城市化程度分类和定义功能城市区域 [73][74] 4. 官方统计和分类原则的实现 - 该方法符合官方统计和分类的10项原则,包括概念基础、分类结构、互斥性、详尽性等 [108][109] 5. 构建人口网格 - 人口网格可标准化报告单位,具有多种优势,目前多个组织在推广其生产和使用 [114][115] - 可通过多种方式构建人口网格,如基于点数据聚合、人口数据分解、部分微观普查外推以及使用替代和新兴数据源 [120][124][136] 6. 应用城市化程度分类第一层次的方法 - 介绍了分类的术语,包括网格单元和小空间单元的短术语和技术术语 [158][159][160] - 第一层次将小空间单元分为城市、城镇和半密集地区、农村地区三类,建议报告所有三类指标 [161][162] - 网格单元分类基于1平方公里人口网格,分为城市中心、城市集群和农村网格单元 [165][171][191] - 小空间单元分类根据其人口在城市中心、城市集群和农村网格单元中的占比进行 [198][204] - 分类应根据小空间单元边界或人口分布的变化进行更新,不同变化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215][217][218] 7. 分类第一层次的扩展 - 第二层次的城市化程度分类可进一步细分城镇和半密集地区以及农村地区,有助于捕捉完整的定居层次结构 [236] - 定义功能城市区域可补充城市化程度分类,从经济角度提供城乡连续体的视角 [74] - 还可考虑其他扩展,如解决偏远地区和土地覆盖问题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