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he Elusive Impact of Corporate Tax Incentives
世界银行·2025-02-11 07: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利用突尼斯面向出口企业大规模企业所得税(CIT)豁免逐步取消这一政策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改革影响,发现改革使受益行业新企业进入数量下降,但对就业、收入或工资账单无影响,因改革未影响占经济活动主体的现有企业活动,研究结果证实税收激励对投资的重要性存疑 [4][11][15] - 研究结果有助于调和企业所得税改革影响的不同观点,表明显著的总体效应不一定意味着显著的经济效应,企业所得税税率变化可能影响企业家注册公司的决策,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经济活动 [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引言 - 税收激励是吸引投资和促进出口政策的常见组成部分,2022年87%的受访发展中经济体至少有一种企业所得税豁免,69%和65%分别有至少一种降低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或税收减免,2021年企业税收减免计划占全球GDP的1.4%和全球税收收入的7.8% [9] - 税收激励对经济结果的因果影响证据有限,因税收变化常与更广泛政策包捆绑,难以评估单一干预措施的影响 [10] - 本文利用突尼斯面向出口企业大规模企业所得税豁免逐步取消这一政策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改革对企业的影响,关键识别假设是若无改革,离岸和在岸部门趋势相似,研究结果对多种检验稳健 [11][13][14] 2. 制度背景和政策背景 - 突尼斯长期实行优惠制度吸引和便利出口企业活动,该制度自1972年创建以来包含慷慨税收和财政优惠,包括免税进口和所得税豁免等,但也带来高昂财政成本,2013年离岸所得税豁免财政成本达24亿突尼斯第纳尔,相当于GDP的6.8%或总体税收收入的14.7% [27] - 2014年企业所得税改革旨在协调离岸和在岸部门税收待遇,此前离岸企业利润所得税全免,在岸企业标准税率为30%,改革后离岸企业税率提高到10%,在岸企业税率降低到25%,后续改革使两者税率最终统一为15% [29][33] - 改革与2014财年企业所得税收入减少相关,非石油公司总体税收收入下降28%至16亿第纳尔,主要因在岸企业税率降低,离岸企业税收收入占比从约4.4%增至9.4%,且改革未伴随其他减轻离岸企业税收负担的措施 [34] 3. 数据和描述性统计 - 主要数据来源是突尼斯注册企业行政记录,涵盖所有公私部门企业,与税务申报、社会保障和海关数据合并,经清理后得到约96,000家在岸企业和22,660家离岸企业的样本 [40][43] - 样本企业中约20%注册在离岸制度下,10%为外资企业,三分之一企业在制造业,三分之一在批发或零售,其余主要在服务业,企业平均年龄为10年,中位数为7年 [43] - 约一半企业每年申报就业和工资信息,平均员工数为15 - 19人,平均工资账单约20万第纳尔,平均总收入在150 - 180万第纳尔之间,平均利润低于3万第纳尔,约20%企业申报出口收入,平均出口收入为50万第纳尔,海关数据中出口企业占比小于10%,平均出口值为300 - 400万第纳尔 [45][46][47] - 离岸企业与在岸企业存在差异,2013年改革前,43%的离岸企业为外资企业,而在岸企业仅为1%,离岸企业更年轻,平均不到7年,而在岸企业近10年,离岸企业更可能在制造业和服务业,而在岸企业更可能在零售和批发 [50] - 尽管离岸企业占企业总数比例较小,但突尼斯大量经济活动集中在离岸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离岸企业占制造业企业的25 - 30%,占就业的40%和收入的20 - 25%,制造业中占就业近60%和总收入的35 - 40%,约80 - 90%的出口值由离岸部门贡献 [52] - 离岸部门服务业企业数量相对制造业企业增加,2018年服务业企业占比超50%,但制造业在总收入和就业方面仍占主导地位,分别占70%和80%,这意味着制造业离岸企业平均规模远大于服务业 [54][55] 4. 实证策略 - 采用双重差分策略评估2014年税收改革对离岸部门绩效的因果影响,将离岸部门改革前后的结果与在岸部门进行比较,关键识别假设是若无改革,两部门轨迹相似,通过展示多数结果无明显差异的预趋势来佐证该假设 [57][58] - 分别在行业和企业层面进行分析,行业层面将企业级数据按2位数经济部门和离岸状态汇总,估计方程以分析改革的总体影响;企业层面关注2009 - 2018年期间每年活跃的企业平衡面板,估计方程以分析现有企业对改革的不同反应 [59][60][62] 5. 2014年离岸税收改革的影响 5.1 离岸部门的总体反应 - 企业数量:2014年改革前,在岸和离岸部门企业数量均快速增长,但改革后趋势明显分化,到2018年,离岸企业数量仅比2013年增加20%,而在岸企业增加40%,这主要是由于离岸部门新进入企业数量大幅下降,而非企业退出市场增加 [65][66][68] - 经济活动:改革未导致离岸部门总就业、工资账单或收入下降,两部门就业和工资账单增长轨迹相似,收入趋势也相似,制造业中离岸部门工资账单增长可能较高,但无法排除前期差异趋势的延续,总体而言,改革虽改变了离岸部门企业数量,但经济总量基本未变 [70][71][73] - 稳健性检验:包括未加权结果、累积效应分析、考虑外部冲击和排除外资企业等检验,结果均支持改革未导致离岸部门经济活动下降的结论 [82][83][85] 5.2 离岸企业层面的反应 - 关注2009 - 2018年期间活跃的现有企业平衡面板,该面板占总体经济活动的大部分,就业方面,2009 - 2010年离岸和在岸企业趋同,2011 - 2012年无差异趋势,改革后多数就业指标系数小且无统计学差异,仅员工数达10人以上企业的指标显示离岸部门大企业份额可能增加 [88][89] - 税收记录结果显示,改革后离岸和在岸企业工资账单和收入无明显差异行为,早期收入零效应,后期离岸收入增加,特别是制造业,唯一有较大负面影响的是申报利润,改革后两年利润大幅下降,但后期迅速趋同,2018年离岸部门利润更高,这可能是企业的报告反应,而非实际经济利润下降 [90][91] - 稳健性检验:包括倾向得分加权、排除外资企业、限制在岸样本为有出口企业、考虑改革的渐进性和纳入地区 - 年份效应等检验,结果均表明改革对离岸部门经济活动无负面影响 [95][97][98] 6. 结论 - 逐步取消突尼斯离岸部门企业税收激励虽导致该部门企业数量大幅下降,但在就业或收入方面未产生有意义的经济影响,现有企业占突尼斯经济活动主体,改革对其无影响有助于调和对新进入企业的负面影响与对经济活动零影响之间的矛盾 [102][104] - 研究结果表明,突尼斯此前的企业所得税豁免并未促进就业或收入,与全球投资者调查证据一致,即税收激励在决定投资地点方面是次要因素,领先国家特征如政治和经济稳定、透明监管框架、技能可用性、基础设施质量和庞大本地市场更为重要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