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5][8][6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中核集团下唯一核电运营平台,主营核电业务,风光新能源业务发展迅速,控股股东赋能,经营业绩稳健,盈利能力提升 [1] - 核电核准提速,行业迈入高景气周期,我国有发展核电的紧迫需求,预计到2035年核能发电量占比将翻倍,三代技术成主流,四代技术加速突破 [2] - 公司核电与新能源双轮驱动,市场化交易推动核电收入增长,2025年新能源发电量将快速增加,还推进“核能 + 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3] - 2024年公司资本开支大幅提升,140亿定增助力项目建设,期待核电机组投产带动业绩增长 [4]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对应PE分别为18/16/15倍,股息率分别为1.78%/1.97%/2.08%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核电为基石,积极开拓风光绿电 - 中国核电龙头,中核集团唯一核电运营平台,主营核电业务2023年营收占比近85%,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控股股东赋能助力核电业务发展 [16][17] - 公司业绩保持稳健,2020 - 2023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约12.76%和21.01%,2024年Q1 - 3营收同比+1.60%,归母净利润同比 - 4.22% [25] - 公司盈利能力略有下滑,2024年Q1 - 3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略降,销售费用同比下降,管理费用同比增长 [27] - 公司成本结构稳定,通过与中核集团下属企业签长期协议锁定燃料来源,抵御铀价波动 [30] 核电核准提速,行业迈入高景气周期 - 我国有发展核电的紧迫性,核电清洁、稳定、利用小时数高,对能源安全有战略意义,中国面临减排任务,核电核准回归常态化,预计到2035年核能发电量占比翻倍 [32][33] - 核电运营牌照稀缺,目前仅中广核、中核、国家电投和华能四家企业具备资质,行业竞争格局集中 [41] - 我国三代核电技术已成为主流,“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和批量化建设取得进展,四代核电技术取得突破,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投入商运 [45][48] 核电 + 新能源双轮驱动,市场化交易推动核电收入增长 - 核电机组陆续投产,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核电控股在运装机容量2375万千瓦,新能源机组发电量同比增长52.87%,在建核电机组15台,非核清洁能源在运在建装机突破3600万千瓦 [49] - 公司机组发电效率稳定,WANO综合指数平均值领先,2023年核电机组综合厂用电率6.45%,存量机组平均利用小时7852小时,平均能力因子93.30% [51] - 2024年我国核准新核电机组数量创历史新高,公司沿海核电基地项目规划中,有望保障每年4 - 6台机组具备核准条件 [54] - 公司核电深入参与市场化交易,2019 - 2023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由33.71%提高至42.65%,综合电价基本稳定,2025年市场化交易受电价下行影响或对业绩有压力,但影响有限 [55][57] - 公司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2023年新增新能源在运装机近600万千瓦,海外项目取得突破,2025年新能源发电量计划增长27% [59] - 公司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实现碳 - 14和镥 - 177医用同位素国产化,钙钛矿电池研发领先 [62] - 公司探索核能综合利用,田湾核能供汽项目和“和气一号”项目建成投产,实现核能综合利用拓展 [6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56/822/8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82%/8.80%/5.46%,实现归母净利润108/117/124亿元,同比分别+1.37%/+9.06%/+5.66%,对应PE分别为18/16/15倍,股息率分别为1.78%/1.97%/2.08% [5][69] - 相对估值选取中国广核、长江电力和华能水电作为可比公司,三家可比公司2024 - 2026年平均PE高于公司当前估值,公司估值有提升空间 [70]
中国核电深度报告:世界核电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