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缩环境下的日本银行业复盘:资负行为、经营基本面及估值表现
东方证券·2025-02-19 11: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二战后日本经济历经战后重建、迅猛发展、转型发展、通缩衰退和企稳复苏阶段,金融体制形成以间接金融为主的结构和“主银行制”,经济承压时金融深化发展并在货币政策创新上有引领实践 [8] - 通缩环境下日本银行业营收增速低位徘徊、利润增速波动大,资负行为变化,存贷利差收窄、净息差长期低,21世纪初资产质量恶化后保持稳健,1998年财政注资后资本充足率改善 [8] - 90年代以来日本银行股估值中枢下移、整体跑输大盘,四段深度通缩阶段表现有差异,两阶段兼具绝对和超额收益 [8] - 当前稳增长政策落地影响2025年银行基本面,增量财政政策可期,高息存款重定价和监管整治呵护息差,房地产和城投资产风险预期改善,部分个贷品种有望迎资产质量拐点 [8] - 现阶段关注高股息、顺周期及优质城商行、风险预期改善三条投资主线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战后日本经济、金融发展回溯 - 1945 - 1955年经济快速复苏,形成“主银行制”,政策性金融机构主导 [21] - 1955 - 1973年经济腾飞,间接金融地位强化,政府呵护银行发展,产业银行特色突出 [21][24] - 1973 - 1985年经济增速放缓,开启金融自由化浪潮,融资结构向直接融资倾斜,银行走向混业经营 [25][27][28] - 90年代以来深陷通货紧缩,“广场协议”引发泡沫经济,破灭后陷入长期通缩,经历四段深度通缩,央行货币政策创新迭出 [30][32][37][41] 通缩环境下的日本银行业发展 - 资产行为:信贷供需双弱致贷款占比下降,证券投资占比先上后下且结构变化,QQE实施后现金及存放同业显著上升 [46][50][51] - 负债行为:存款增长领先贷款、占比稳中有升、活期化趋势明显,2006年前后同业拆借及借款占比上升,债券融资占比长期较低 [57][62][64] - 净息差:低利率环境使存贷利差收窄、净息差长期低位,手续费收入贡献度上升,积极布局海外资产抵御低息差 [67][70][73] - 资产质量:21世纪初不良率显著上行,小泉政府处置后资产质量稳定,信用成本长期维持较低水平 [77][80] - 资本:90年代资本监管增强,1998年财政注资,21世纪以来资本充足率趋于改善 [83][84] 90年代以来日本银行股表现如何 - 四段深度通缩阶段银行股表现不同,通缩未带来“单边”趋势 [92][93][94] - 两轮强势上涨:2003年5月 - 2005年10月不良加速出清盈利改善,2021年下半年 - 2023年1月经济复苏业绩增长 [95][97][102] 投资建议 - 关注高股息品种如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顺周期及优质城商行如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等;风险预期改善品种如渝农商行、平安银行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