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evisiting the Gains from Trade in EMDEs
世界银行·2025-02-25 07: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该报告通过对28个东亚和东非国家1995 - 2021年进口数据的研究,估算进口商品种类增长带来的福利影响 发现非洲国家平均获得GDP的5.47%(每年0.20%),除不丹外的亚洲国家获得3.46%(每年0.13%) 表明贸易联系的建立和扩展能成为福利来源,尤其对小型和转型经济体而言 [3][16] - 报告贡献在于提供所选国家因进口种类增加带来的福利增益衡量指标,且估算的数千个替代弹性数据对其他研究有参考价值 [18][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引言 - 多数研究关注贸易收益的传统来源,常假设产品集合不变,导致福利增益计算低估 该报告借鉴前人研究,估算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进口种类的综合收益,通过估算超10万种弹性构建精确价格指数衡量福利增益 [8][9] - 前人研究如Feenstra、Broda和Weinstein等为该报告提供方法基础,不同国家的相关研究也得出了不同的福利增益结果 [10][12][13] - 对28个国家4,537个替代弹性的分析显示,平均弹性为13.0,中位数为4.1 进口新种类带来的平均福利增益在1995 - 2021年达GDP的5.49%(每年0.20%),不同国家存在显著异质性 [15][16] - 贸易联系的建立和扩展可成为福利来源,进口种类增加的收益不限于消费者,未来研究可拓展方向并考虑潜在损失及相关政策 [17] 2. 数据和描述性分析 - 使用BACI的贸易数据和世界银行的GDP数据,筛选后得到超4000万条5,383种产品的观测数据 [21] - 各国进口占GDP的份额差异大且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所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国际贸易增加 [22][23] - 进口种类增长显著,样本国家进口产品数量平均增加31%,总种类平均增长3.5倍,非洲国家平均增长3.65倍,高于亚洲国家的3.37倍 传统衡量方法可能有偏差,种类收益不可忽视 [26][27][28] 3. 方法论:Broda和Weinstein方法 - 从单一商品的CES效用函数推导精确价格指数,再扩展到允许新种类和消失种类的情况,最后构建总进口价格指数和种类收益公式 [31] - Feenstra修正传统价格指数,引入lambda比率捕捉新种类和消失种类的影响,总精确进口价格指数是总传统进口价格指数与总lambda比率的乘积 [37][38][39] - 通过简单经济结构,用进口支出份额加权偏差的倒数得到种类收益 [41] 4. 估计策略 - 为计算精确进口价格指数,需估计每种商品的替代弹性,采用Feenstra和Broda及Weinstein改进的估计方法 [42] - 介绍进口需求方程和出口供应方程,通过消除随机项、假设误差项不相关等步骤,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并求解替代弹性 [43][46][48] - 替代弹性很重要,假设单一或少数弹性会导致多种不合理假设,影响对弹性含义和大小的理解 [50][52][53] 5. 结果 5.0.1 替代弹性 - 为28个国家的每种HS - 6产品估计替代弹性,平均得到4,537个 中位数弹性为4.1,平均弹性为13.0,预计部分国家潜在收益较高 [56][57] 5.0.2 种类变化 - 计算种类随时间的变化(lambda比率)存在障碍,部分HS - 6级别的lambda比率无法定义,故在HS - 4级别定义 [58][61] - 平均国家的中位数lambda比率为0.99980146,表明进口产品类别有约1%的积极种类增长,用lambda比率衡量种类增长更复杂且重要 [62] 5.0.3 福利增益 - 通过估计的替代弹性和lambda比率计算种类变化对价格的影响,多数年份偏差小于1,表明种类变化使进口价格指数降低 [76] - 非洲国家的总百分比偏差平均为29.7,高于亚洲国家的14.9,意味着非洲国家的进口价格通胀平均被高估近两倍 [78] - 样本国家的总福利增益显示,非洲国家平均从进口商品种类丰富中获得GDP的5.4%,除不丹外的亚洲国家平均获得3.46% [85] - 不丹、蒙古、卢旺达和莫桑比克等国家收益高,原因一是进口占GDP份额高,二是产品数量和种类增长显著 [86][87][88] 6. 结论 - 该报告用高度细分的进口数据估计28个国家的替代弹性,构建福利增益的综合衡量指标,1995 - 2021年进口种类增长带来的福利增益平均达GDP的5.49%,非洲国家平均收益高于除不丹外的亚洲国家 [92] - 对于小型和转型经济体,贸易联系的建立和扩展是重要的福利来源,这一点常被忽视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