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比亚迪电子是全球领先的平台型高端制造企业,业务多元布局稳健成长,产品结构优化盈利能力 [1][31] - 收购捷普加深与苹果合作,有望受益AI换机浪潮,消费电子业务预计稳定增长 [2] - 背靠母公司比亚迪,汽车电子业务预计保持约40%的年增速,成为业绩增长重要驱动力 [2] - 新型智能业务多领域协同布局,切入英伟达产业链,未来发展可期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智能制造龙头,受益汽车电子、AI+新纪元 - 比亚迪电子成立于1995年,2007年从比亚迪分拆上市,业务多元,为全球一流品牌提供一站式服务 [16][17] - 消费电子业务发展历程丰富,2022年位列全球第六 [20] - 汽车智能业务持续为比亚迪供货,截至2023年多个产品量产交付 [22] - 新型智能产品业务自2017年开拓,随AI发展保持高速增长 [25] 股权结构 - 股权结构集中,比亚迪通过孙公司间接持有比亚迪电子65.76%股份,具备实际控制力 [26][27] - 公司主要附属公司众多 [28] 多元布局造就稳健成长,产品结构优化盈利能力 - 上市至今营收稳定增长,2007 - 2023年营收CAGR为21%,利润波动较大 [31] - 2023年期间费用率稳定,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8.03%、3.10%,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34] - 2023年消费电子业务收入占比最高,汽车业务增速最快 [36] 新能源汽车 布局四大板块,迎量价双增 - 汽车领域涵盖多领域,主要客户为比亚迪,2023年业务收入增长52.17%,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有望提高毛利率 [38][39] - 智能座舱产品线覆盖多系统,智能驾驶系统出货量领先,智能悬架系统技术经验丰富,热管理系统供应多种产品 [40] 智驾平权时代,高阶智驾下沉拓展市场空间 - NOA成为车企竞争焦点,搭载量快速增长,2024年实现翻倍增长并拓展到城市场景 [41] - 2024年1 - 11月国内乘用车NOA累计标配量达175万套,目前主要配置于20万以上车型 [42] - 2025年比亚迪全系车型将搭载高阶智驾,采取自研+第三方合作模式,自研投入多,“天神之眼”已迭代至BAS 3.0+ [44][46][50] 自研智能悬架,云辇技术平台成本优势显著 - 主动悬架系统重要,方案多样,比亚迪云辇技术涵盖五套系统,全栈自研,标志中国汽车技术突破 [54][59][61] - 核心部件国产突破,成本下降,空气悬架渗透率有望上升,比亚迪电子技术自主、成本有优势 [63][65][66] 16合1热管理系统,集成化趋势明显 - 汽车热管理对电车续航影响大,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更复杂,价值量更高 [69][73] - 集成化热管理成趋势,比亚迪热管理系统有优势,如“16合1”系统可提升续航 [77][78] 夯实25万以下基本盘,三大品牌发力高端市场 - 比亚迪旗下品牌定位不同,王朝和海洋是核心基本盘,2024年销量增长,20万以下区间统治力强 [81][83][85] - 高端市场盈利性高,腾势、方程豹、仰望支撑高端车增长,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领先,比亚迪有望扩大份额 [88][92][93] 携手英伟达拓展AI的边界,多产品线并进 AI服务器,从代工逐步切入液冷等高毛利环节 - 国内外云服务厂商资本开支增长,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业绩飙升,液冷散热成关键 [95][96][99] - 比亚迪电子切入英伟达服务器供应商行列,以代工为主,未来增速显著,液冷技术有进展 [101][103] 基于NVIDIA Jetson开发AMR机器人 - 比亚迪电子AMR机器人亮相英伟达GTC大会,提供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开发获英伟达技术支持 [104][105] 消费电子 收购捷普绿点,覆盖顶级客户 - 与北美大客户合作超15年,2023年收购捷普工厂移动制造业务,切入大客户手机中框业务 [107][108] - 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强大,推动苹果换机潮 [110] 客户覆盖广泛,AI端侧落地推动市场回暖 - 全球手机市场自3Q23以来同比增速回正,预计未来两年温和增长,新兴市场和高端手机增速更快 [111][112] - 比亚迪电子覆盖主流安卓厂商,有望受益安卓市场复苏 [11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46.8/62.1/77.7亿元(+16%/33%/25%),EPS分别为2.1/2.8/3.5元 [3] 估值与投资建议 - 基于可比公司相对估值,给予公司2025年24 - 29倍PE,对应目标价66.12 - 79.89元,相对于目前股价有18% - 42%溢价空间 [3]
比亚迪电子:比亚迪核心供应商,数据中心+机器人业务未来可期-202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