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 现有研究难以明确识别温度永久性变化,且对气候变化核心识别问题保持缄默[12][15] - 发达经济体比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变热速度更快,可能产生长期影响[15] 研究方法 - 构建实证模型区分天气和气候对温度的影响,使用去趋势内生变量和外生冲击建模[19][24] - 采用卡尔曼滤波计算数据似然性,应用贝叶斯技术进行计量经济学估计[19] 主要发现 - 过去几十年各国温度普遍上升,寒冷国家升温约0.5°C高于炎热地区[19] - 非持久性冲击下,贫困炎热国家受增温影响大;气候变化影响在较冷富裕国家更明显,严重升温情景下,平均产出损失分别为6%和1%[19] - 温度冲击约占富裕国家总经济活动观测变化的四分之一,贫困炎热国家影响显著较低;四分之一贡献归因于暂时扰动,四分之三由气候变化永久性影响驱动[19] 实证结果 - 1990年开始,寒冷国家气候变化更明显,平均绝对温度增长1.5°C,比炎热国家高0.5°C[39] - 永久性气候冲击下,多数发达经济体实际产出显著下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产出平均损失约1%,低于发达经济体的6%[46][47] - 暂时性天气冲击下,发达经济体适应能力有助于缓解短期温度波动,但难应对气候变化长期影响;部分国家在临时与永久性温度冲击后反应符号相反[52] - SSP5 - 8.5情景下,永久性温度冲击使实际产出变化幅度介于 - 25%至 + 8%之间,多数国家影响超初始情景[59] 温度冲击重要性 - 发达经济体平均温度波动大部分由平稳冲击驱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暂时性冲击同样重要[64] - 温度冲击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实际活动波动性分别贡献24%和12%,永久性温度冲击在发达经济体中解释力占主导[70] 反向因果关系 - 考虑反向因果关系后,巴西和德国出现显著生产损失,中国预计有显著增长收益,其余七个大型经济体长期影响几乎不受影响[84]
一种关于温度冲击的新视角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5-02-25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