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莱特光电:OLED终端材料先行者,持续受益产业国产化进程-202502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2][7][8][8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深耕 OLED 核心功能材料细分领域,具备全产业链运营能力,打破海外专利和技术封锁 随着国内 OLED 面板产业发展,上游材料国产化配套需求提升,公司紧跟下游器件迭代进行材料开发、储备,将受益于需求高景气 预计 2024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9、3.21、4.66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52、28、19X,可比公司 2025 年平均 PE 为 33X,莱特光电 2025 年 PE 为 28X [7][8][8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深耕 OLED 终端材料领域,国产替代先行者 国内 OLED 材料领先企业,稳定供应头部面板厂商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深耕 OLED 材料领域,具备全产业链运营能力,稳定供应国内头部面板厂商 2010 年成立时业务为 OLED 中间体,2016 年涉足终端材料,2020 年全资控股莱特迈思并形成核心技术体系 建立全产业研发体系,拥有数百项自主专利,具备全产业链运营能力,进入多家知名面板厂商供应链,出货规模国内领先 [7][17] - 公司长期研发投入支撑材料紧跟下游器件迭代,重点开发红、绿、蓝三色 Prime 材料等 2024 年中报显示,Red Prime 材料迭代 7 代,Green Host 材料迭代 2 代,Red Host 材料通过客户量产测试,Green Prime 及蓝光系列材料在验证中 中间体产品和客户结构转型有成果,关注新兴行业,布局钙钛矿材料 [18][19] -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稳定,王亚龙为实控人 控股子公司中,莱特迈思负责终端材料,蒲城莱特负责中间体及升华前材料,莱特电子负责后勤,北京众成专注技术咨询和开发 [21] 需求回暖&新品突破,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 下游需求回暖与新产品突破带动公司业绩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 2024Q1 - 3 营收 3.56 亿元,同比增长 79.91%,归母净利润 1.30 亿元,同比增长 131.70% 预计 2024 年营收 4.72 亿元,同比增长 56.90%,归母净利润 1.69 亿元,同比增长 119.34%,得益于新产品高毛利率 [21] - OLED 有机材料是营收主要来源,2024H1 收入占比约 86%,其他中间体等占比约 14% OLED 材料中终端与中间体同步推进,中间体材料类型多元化,氘代类占比提升 其他产品方面,创新药客户拓展良好,为业务贡献新增长点 [24] - 公司重视研发创新,坚持“前瞻、在研、应用”三代产品同步推进 目前 Red Prime 材料迭代 7 代,Green Host 材料迭代 2 代,Red Host 材料通过客户量产测试 进行 Tandem 器件等新技术开发,投入相关设备增强研发实力 [25] - 截至 2024 年上半年,公司累计申请专利 883 项,发明专利 878 项;获得授权专利 346 项,发明专利 341 项 自有专利覆盖 OLED 核心功能层材料,保护区域覆盖多国 研发人员 102 人,占比 28.65%,核心技术团队经验丰富 [28] 消费电子景气复苏,OLED 渗透率持续提升 从 CRT 到 OLED:显示技术的革新之路 - 显示技术经历多个发展阶段,OLED 凭借优良性能成为主流之一 从 20 世纪 50 年代 CRT 技术,到 90 年代 CRT、PDP、LCD 并行,2000 年后 LCD 成主流,2010 年左右 OLED 商业化并部分替代 LCD,2019 年可折叠手机量产带动新需求 [30] - 目前主流显示技术为 LCD 和 OLED,与 LCD 相比,OLED 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宽色域、自发光、无视角限制、柔性化易实现、温度范围广等优点 凭借这些特性及生产工艺提升,OLED 屏幕在多领域渗透应用 [31][33] - OLED 按驱动方式分为无源驱动(PMOLED)和有源驱动(AMOLED) PMOLED 结构简单、成本低,但驱动电压高、不适用于大尺寸高分辨率产品,适用于小尺寸低分辨率面板;AMOLED 具备驱动电压低、功耗低等优势,成为主流技术 [36] OLED 渗透率持续提升,国内面板企业逐步占据主导 - OLED 面板应用先小尺寸后中大尺寸、先高端后中低端 价格下沉推动小尺寸 OLED 渗透率提升,2024 年第一季度手机 OLED 屏幕出货量超越 LCD,中低端机型仍有发展空间 柔性 OLED 催生可折叠设备,2024 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 917 万台,同比增长 30.8% [38][41] - OLED 向中大尺寸领域拓展加速,苹果、华为等推出搭载 OLED 屏幕的平板产品,众多品牌在 PC 端部分产品采用 OLED 显示面板 2023 年笔记本和平板 OLED 面板出货量 710 万片,预计 2026 年超 4000 万片,年复合增长 79% 2024 年上半年全球电视出货量同比增长 0.8%,其中 OLED 电视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 15.9% [43] - 车载显示多屏化、大屏化趋势带来增量市场,OLED 逐步切入渗透 蔚来、理想、比亚迪等部分车型采用 OLED 屏幕,预计 2027 年车用 OLED 面板出货量超 900 万片 [46] - OLED 发光材料持续迭代,叠层技术补齐短板,渗透及大屏化趋势有望加速 材料体系从第一代荧光材料到第三代热活性延迟荧光材料迭代,引入氘取代提高材料寿命和发光效果 Tandem OLED 结构提高器件效率和寿命,华为、苹果等部分产品搭载叠层 OLED 屏幕 [47][48] - 国内 OLED 面板企业份额有望逐步占据主导 2024H1 大陆面板厂商占全球智能手机 OLED 显示屏出货量的 50.7%,同比上升 10.1 个百分点,超越韩国 后续随着京东方、华星光电等 8.5 或 8.6 代线建设推进,国内企业将切入大尺寸 OLED 面板市场 [50] 终端消费电子需求逐步回暖,面板出货量有望持续回升 - 2024 年终端消费电子需求温和复苏,2025 年国补政策有望延续恢复趋势 2023Q3 以来消费电子市场有恢复趋势,2025 年国补红利促进终端消费修复,AI 端侧换机潮基础坚实 [55] - 2024 年大尺寸 TFT - LCD 面板出货量同比回升,细分终端应用中,电视出货量缓慢下滑后恢复,平板、笔记本、显示器出货量好转 大尺寸 OLED 面板受高端 TV 销量影响出货量低位,中小尺寸 OLED 面板随中高端手机和 PC、平板需求回暖出货量回升 [56] OLED 终端材料壁垒高,国产替代加速进行 专利积累&迭代能力构筑 OLED 终端材料高壁垒 - 全球 OLED 产业链分工稳定,上下游合作推进技术发展 上游为原材料生产商,中游为面板厂商,下游为整机产品厂商 前端材料生产商在化学合成等方面有优势,终端材料生产商在物理升华等方面有优势 [59] - OLED 有机功能材料是面板材料核心,有机发光层壁垒和价值量最高 核心功能材料包括 5 层有机材料,在面板成本中占比高 发光层材料分蓝光、红光和绿光材料,以及磷光和荧光材料,目前红光、绿光磷光材料已规模化应用,蓝色磷光材料受寿命制约 2024 年全球 OLED 有机材料市场规模约 21.08 亿美元 [62] - OLED 有机材料可分为中间体、升华前单体和终端材料,终端材料专利与研发积累是核心技术壁垒,国产化率低 全球 OLED 有机材料供应由国外厂商主导,我国终端材料薄弱 终端材料需满足多种要求且有专利保护,核心专利被国外厂商垄断,我国企业需构建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紧跟面板企业器件迭代 [68][69] 公司深度绑定核心客户,多款新材料储备待放量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拥有“OLED 中间体 - OLED 升华前材料 - OLED 终端材料”一体化生产能力,“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支撑材料紧跟下游器件迭代 目前量产终端为 Red Prime、Green Host 材料等,多款材料储备待放量,新技术开发推进,中间体产品和客户结构转型有成果,布局钙钛矿材料 [72][73] - 公司深度绑定国内 OLED 面板核心企业,将受益产业链国产化进程 2016 年切入终端材料领域并进入京东方供应商体系,2020 年与京东方开启合作项目 京东方是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超 7 成,其 8.6 代 AMOLED 生产线项目将增加 OLED 发光材料用量 公司还拓展了天马、华星光电等其他客户 [77]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关键假设 - OLED 材料:2024 - 2026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69%、81%、40%;毛利率分别为 68.91%、67.19%、68.37% [8][80] - 其他中间体材料:2024 - 2026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10%、35%、25%;毛利率分别为 35%、38%、40% [8][80] - 其他业务:2024 - 2026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 31%、5%、5%;毛利率分别为 25%、25%、25% [8][80] 可比公司 - 奥来德:围绕 OLED 材料及蒸发源设备布局,材料产品种类多,设备打破海外技术垄断并前瞻布局新产品 [83] - 鼎龙股份:半导体及显示材料平台完善,自主可控加速 CMP 材料业绩兑现,传统业务全产业链布局,盈利能力提升 [83] - 八亿时空:国内液晶材料领先企业,产品涵盖多种系列,持续布局新型显示、半导体及医药 CDMO 等领域,部分方向有进展 [83]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预计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 2024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9、3.21、4.66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52、28、19X,可比公司 2025 年平均 PE 为 33X,莱特光电 2025 年 PE 为 28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