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气设备:2025年广东碳市场会有哪些变化?
五矿证券·2025-02-27 09: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电气设备行业评级为看好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广东碳市场整体碳排放配额发放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但略微宽松 2025 年钢铁和水泥行业将退出广东碳市场转向全国碳市场履约管控碳排放规模约 1.4 亿吨 预计纺织行业会成为广东碳市场下一个强制纳入的行业管控规模约 150 - 400 万吨 [1][2][7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广东碳市场:从 0 到 1 的探索与实践 广东碳市场成立背景:应对气候变化 - 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共识下中国积极减排 2011 年国家发改委确定 7 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2012 年广东明确碳市场建设安排 2013 年广东省碳排放权配额上线交易 [11] 广东碳市场机制设计及特点 - 碳排放配额总量占广东(不含深圳)碳排放量的 75% - 90% 2000 年以来广东碳排放量总体呈上涨趋势 2013 - 2021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44% 碳排放量增长率和强度均下降 2013 年碳市场设立时管控碳排放量占比 81.4% 2019 年达 88.8% [12][14] - 纳管行业范围持续扩大纳入门槛逐步放宽 广东碳市场建设初纳入 4 个行业 2017 年新增 2 个 2021 年减少电力行业 2022 年起管控范围调整 2023 年新增 3 个行业 [17] - 配额分配采用“免费发放与有偿发放相结合”的方式 分配方法上 2016 年前主要用基准线法和历史排放法 2017 年起新增历史强度下降法 分配方式上一开始就实行“免费 + 有偿”结合 有偿发放比例维持在 5%以内 有偿发放方式从拍卖到竞价转变 2017 年后 PHCER 基本替代碳排放配额有偿发放 [19][22][31] - 碳配额交易具有明显潮汐现象 广东碳市场规定控排企业每年 6 月 20 日前完成配额清缴 部分年份清缴日期推迟 2014、2017 - 2018、2021 和 2024 年潮汐现象显著 [33] 广东碳市场的几个重要问题 每个纳管行业的碳排放量及理论碳排放配额发放量分别是多少 - 钢铁行业碳排放量预计在 6000 - 7000 万吨 广东钢铁行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上涨趋势 高炉炼铁工序直接碳排放量占比最大 2019 年度核算方法管控工序转变 2022 - 2023 年理论碳排放配额实现盈亏平衡 企业层面碳排放量集中度高 区域层面分布不均 [41][44][45] - 水泥行业碳排放量保守估计为 7000 万吨 广东普通水泥行业产能相对集中 水泥行业基本实现理论碳排放配额分配盈亏平衡 企业层面集中度相对较低 区域层面分布不均 [48][49] - 电力行业碳排放量预计在 1.7 - 2 亿吨 电力行业控排企业实际碳排放量预计在 1.7 - 2 亿吨 2018 - 2020 年理论碳排放配额实现盈亏平衡 碳排放分布均衡 [54][57] - 造纸行业碳排放量保守估计为 1200 万吨 广东造纸产业结构稳定 造纸行业不同工序基准值设定相对偏松 控排企业层面碳排放量集中度高 区域层面分布不均匀 [66][67] - 石化行业碳排放量保守估计为 3200 万吨 石化行业碳排放配额分配与控排企业实际总排放量相当 控排企业层面碳排放量集中度高 区域层面分布相对不均匀 [71][73] - 其他行业碳排放量约 4200 万吨 民航行业控排企业基本维持在 4 - 5 家 估算碳排放量约 1200 万吨 陶瓷、交通和数据中心 2023 年度起管控 估算碳排放量约 3000 万吨 [74] 广东碳市场整体碳排放配额发放的盈亏情况如何 - 广东碳市场整体碳排放配额发放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但略微宽松 近年总体碳排放量约为 3.55 - 3.96 亿吨 对应碳排放配额平均发放量约为 4.25 - 4.51 亿吨 不含电力行业碳排放量约为 1.85 - 1.96 万吨 对应碳排放配额平均发放量约为 2.52 - 2.65 亿 [77] 2025 年广东碳市场将减少哪些行业的管控对应碳排放量将减少多少 - 预计 2025 年钢铁和水泥两个行业将退出广东碳市场转向全国碳市场履约管控碳排放规模约 1.4 亿吨 [2][79][80] 下一步广东碳市场将增加哪些行业的管控对应碳排放量将增加多少 - 预计纺织行业会成为广东碳市场下一个强制纳入的行业 管控规模预计约 150 - 400 万吨 [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