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1月权益市场整体下跌但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逆势上涨,债市延续上涨但涨幅收窄,各类AAA级债券信用利差和各期限国债期限利差均环比收窄 [4][6] - 1月基金申报数量减少,布局重心从债基向权益基金倾斜,发行份额同比增加但环比减少,存量规模同比增加但环比减少 [4] - 2024年主动权益基金规模整体收缩,但部分基金逆势增长,今年以来高景气行业主题型基金跑出超额收益,其业绩可持续性待观察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回顾 - 1月权益市场整体下跌,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涨跌幅分别为 -3.0%、 -2.4%、 -1.9%,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逆势上涨0.2% [4][6] - 债券市场延续上涨但涨幅收窄,中证全债、中证金融债、中证企业债指数涨跌幅分别为 +0.5%、 +0.1%、 +0.2% [4][6] - 各类AAA级债券信用利差和各期限国债期限利差均环比收窄 [4][8] 产品申报情况 总体申报情况 - 1月申报基金147只,环比减少15只,同比减少7只,申报数量减少源于债基申报大幅缩减 [11] 各类型产品申报明细 - 股票型基金申报数量维持低位,1月申报2只,均为广发基金申报的量化股票产品,主题包括科技和制造 [12] - 混合型基金申报热度升温,1月申报26只,环比增加11只,多数为全行业均衡配置产品,部分聚焦高端制造等成长板块 [12] - 债券型基金申报数量受债市调整影响收缩,1月申报23只,环比减少18只,持有周期多在120天以下 [12] - 指数型基金申报环比略有减少,1月申报85只,环比减少10只,产品主要分三类,包括科创板等方向高弹性产品、红利类产品、宽基指数及指数增强基金 [13][14] - FOF产品申报数量环比增加,1月申报8只,环比增加4只,创金合信申报全市场首只REITs - FOF,中欧基金申报积极多元配置3个月持有期FOF [14] 前五大基金公司情况 - 1月申报数量排名前五的公司为博时、永赢、华夏、广发、摩根和中欧基金,博时、永赢和华夏申报产品集中于指数基金,其余公司申报产品类型多元化 [16] 产品发行成立情况 总体情况 - 新发份额方面,1月新发基金833亿份,同比 +47.3%,环比 -44.3%,低于2024年月度均值;股票型 + 混合型基金合计发行份额占比环比 +9.4pct [19] - 新发数量方面,1月新发基金107只,同比增加12只,环比减少4只,高于2024年月度均值;股票型 + 混合型基金合计发行数量占比环比 +7.9pct [19] 各类型产品成立情况 - 股票型基金:1月成立59只,较上月增加9只,发行规模250.48亿元,环比 -11.2%;发行规模领先的基本为被动产品,中证A500相关产品受关注,中小基金公司转向场外指数或指数增强基金突围 [21][22] - 混合型基金:1月成立15只,环比减少3只,发行规模32.70亿元,环比 -62.3%,发行仍低迷,单品规模不超4亿元,市场对主动权益基金关注度或复苏 [24][25] - 债券型基金:1月成立19只,环比减少14只,发行规模469.76亿元,环比 -56.8%;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发行,推动债券ETF版图扩张,混合二级债基受部分投资者关注 [27][28] - 其他基金:1月成立FOF基金8只,环比增加5只,发行规模58.07亿元,环比 +1623.0%;成立REITs基金3只,环比减少3只,发行规模41.45亿元,环比 -71.5%;成立QDII基金3只,环比增加2只,发行规模10.63亿元,环比 +425.6%;FOF产品受高净值客户关注 [30][31] 规模前十大基金情况 - 1月发行规模前十大产品均为债券型基金,包括2只混合二级债基、2只中长期纯债基金和6只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合计发行规模分别为81.78、78.66、179.46亿元,基本面向零售渠道 [34] 存量规模 - 存量净值方面,1月末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达31.93万亿元,同比 +16.7%,环比 -2.7%;权益类基金净值合计达7.82万亿元,环比 -1.8%,占比环比 +0.2pct至24.5% [36] - 存量份额方面,1月末公募基金份额达29.33万亿份,同比 +8.7%,环比 -2.6%;权益类基金份额达6.47万亿份,环比 -0.2%,占比环比 +0.5pct至22.0% [36] - 1月存量被动权益基金大约净申购122亿份,存量主动权益基金大约净赎回550亿份,主动权益基金受市场震荡影响仍呈净赎回态势 [38] 对于行业主题型主动权益基金能否再拾荣光的讨论 - 2024年主动权益基金规模整体收缩,份额和规模降幅四季度扩大,截至年末份额同比 -14.2%至3.03万亿份,规模同比 -12.4%至3.43万亿元 [43] - 部分主动权益基金逆势增长,驱动因素分三类:重仓特定板块获短期超额收益、行业均衡配置获长期优异收益且基金经理受认可、绩优基金经理拉动规模 [48][49] - 年初以来市场偏向科技成长风格,高景气行业主题型主动权益基金跑出显著超额收益,市场对其讨论度提升,但业绩可持续性待观察 [52]
公募基金市场月度跟踪(2025年2月):行业主题型主动权益基金能否再拾荣光?
兴业证券·2025-02-28 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