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器械专题之脑机接口:中国脑机接口行业现状与展望
华安证券·2025-03-04 09: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政策引导与技术突破促使全球脑机接口产业高速发展,中国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全球领先,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9.8亿美元,预计2028年突破60亿美元,五年复合年增长率25.22%,中国起步晚但政策支持力度大,首创“双环路”脑机交互系统 [4] - 医疗健康领域商业化进程领先,多场景应用潜力逐步释放,全球脑机接口在严肃医疗应用潜在规模150亿 - 850亿美元,消费医疗应用潜在规模250亿 - 600亿美元,技术正向教育、娱乐、军事等领域渗透,长期或成元宇宙核心交互入口 [4] - 技术路线分化与产业链整合并行,基础研究与产品性能仍需突破,美国以侵入式和半侵入式为主,中国以非侵入式为主,我国面临基础学科限制、技术瓶颈与产业链短板、伦理与监管风险等挑战 [4] - 列出相关海外企业、国内企业及上市公司(医药生物板块)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脑机接口的定义与分类 - 脑机接口是软件和硬件结合的通讯系统,将大脑与外部设备连接,通过脑电活动控制信号与环境互动,分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三类 [15] - 侵入式信号质量高但手术风险大,半侵入式信号质量优于非侵入式且手术风险相对小,非侵入式操作简单、成本低、风险小但信号质量受干扰 [18] - 脑机接口发展分学术探索、科学论证和应用实验三个阶段,20世纪20 - 70年代为学术探索阶段,70年代 - 2000年为科学论证阶段,2000年至今为应用实验阶段 [22] 脑机接口市场分析 - 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9年为12亿美元,2023年达19.8亿美元,预计2024年达24.8亿美元,同比增长25.25%,2025 - 2029年将以年复合增长率25.22%增长至76.3亿美元;中国脑机接口市场开始起步,2019年规模为10亿元,2022年为17.3亿元,同比增长20.14% [34] - 中国脑机行业投融资2022年达高峰,2018年投融资金额为0.2亿元,2022年达7.88亿元,同比增长60.16%,2023年后下滑,维持在2亿元左右 [36] - 脑机接口产业链涉及软件和硬件,上游是脑机接口芯片和基础数据库及系统软件,中游是硬件设备制造与软件/算法开发,下游是应用,各环节有对应代表企业 [42][43] 脑机接口的核心技术与挑战 - 全球脑机接口竞争格局中美国企业在数量和进度上领先,介绍了NeuraLink、Synchron等多家美国企业及部分其他国家企业的专注领域、采集技术、核心竞争力等 [51] - 中国脑机接口竞争格局整体以医疗应用为主,介绍了强脑科技、博睿康等多家国内企业的简介 [54] - 脑机接口技术体系分硬件层和软件层,形成技术壁垒或瓶颈的主要有传输系统、芯片和核心算法,国内在侵入式电极方面缺乏商业化产品,芯片原材料依赖国外供应商,核心算法对脑机接口交互至关重要 [62] - 脑机接口处于技术早期阶段,面临学界基础研究不足、业界跨学科复杂性、难以商业化和规模化、存在安全伦理挑战等问题 [64][65][66] 脑机接口的产业趋势预判 - 脑科学和类脑研究是国策,中国脑计划自2016年启动,包括脑科学研究和类脑研究两个方向,脑机接口框架呈“一体两翼”布局 [77] - 中央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上升至国家战略,地方出台政策跟进,如北京、上海出台行动方案推动脑机接口发展,国家也出台多项文件规范和支持该领域 [79][80] - 主流国家均支持或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发展,美国、中国、欧盟、日韩等通过政策、资金和技术等多方面支持 [85] - 产业应用以医疗为起点,美国Neuralink专注侵入式脑机接口医学应用,中国清华大学团队研发的无线微创植入脑机接口完成首例临床植入 [91] - 中国侵入式脑机接口实现追赶,脑虎科技完成国内首例汉语语言功能重建临床试验,成为唯一同时实现实时运动解码和实时汉语解码的侵入式脑机接口企业 [95] - 中国非侵入式脑机技术引领全球,天津大学和清华大学合作研发“双环路”脑机接口系统,提升了脑机交互性能,有望拓展到更多设备和场景 [105] - 未来脑机接口设备规模化和商业化将颠覆产业形态,开创下一代人机交互系统,还将有助于反哺各学科研究进步,提升新质生产力 [112] 上市公司梳理 - 梳理了三博脑科、创新医疗等多家脑机接口相关上市公司的证券代码、证券名称、所属行业、总市值、市盈率、2023年营业收入、2023年归母净利润及推荐逻辑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