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12][9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智能短交通和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创新企业,商业模式围绕智能短交通和服务机器人创新与销售,具备超越行业的内生增长潜力 [6] - 2024 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实现高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各业务协同发展推动整体营收增长 [7][25] - 公司在智能化、底层技术储备、业务布局、销售网络和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优势显著,有望受益于行业发展趋势,实现长期增长 [9][11][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科技为基、产品为核,智能短交龙头业务多点开花 - 投资逻辑:聚焦创新短交通和服务类机器人领域,打造高端化、年轻化智能科技产品,通过产品创新和资本赋能开拓商业版图,商业模式围绕相关领域创新发展,未来增长关键在于紧跟行业生态变化、聚焦智能化定位和持续产品创新 [21][22] - 平衡车和滑板车稳健,两轮车、机器人打造多元增长极:收入基本盘从平衡车&滑板车转变为两轮车,新拓业务成增长引擎,24H1 各新业务营收同比增长,整体毛利率有望提升;国内市场表现稳健,海外业务高歌猛进,内外销占比趋于均衡;渠道调整接近尾声,自主品牌业务快速增长 [30][31][34] 两轮车:卡位智能化、高端化赛道,新国标及国补刺激需求释放 - 国内市场:千亿级市场空间广阔,新国标和以旧换新政策等催化换车潮,智能两轮车替换成趋势;行业洗牌加速出清,竞争格局持续优化,集中度向合规龙头提升 [37][44][46] - 海外市场:海外市场增长空间广阔,需求多元化,东南亚市场电动摩托车替换空间大;国产电动两轮车加速出海,寻求新增量 [48][51] - 公司:产品矩阵丰富,覆盖不同用户群体和价格段,2024 年多款新品发布;高端化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在高端化市场具备优势;电动两轮车智能化、安全性领跑行业,具备多种智能技术功能 [55][56][59] 平衡车&滑板车:B 端业务调整完成,自主品牌助力增长恢复 - 行业:全球智能短交产品需求方兴未艾,可匹配短途交通需求;电动平衡车海外有市场,国内无路权,预计 2030 年市场销售额达 6.62 亿美元;电动滑板车行业规模有望持续提升,预计 2030 年销售额达 50.68 亿美元,欧美、亚太部分地区已放开路权,国内路权释放有望加速需求释放 [63][64][65] - 公司:平衡车&滑板车为早期业务基本盘,渠道调整结束、自主品牌助力增长恢复,2023 年自主品牌滑板车收入占比 87%左右;产品矩阵丰富,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累计出货量可观,服务多家共享微出行运营商 [74][76] 机器人:智能化趋势显著,蓝海市场前景广阔 - 割草机器人:市场在多因素驱动下快速发展,预计 2030 年全球市场规模达 13.39 亿美元,欧美为主要消费市场,渗透率有差异;竞争格局高度集中,中国企业通过创新提高竞争力;公司推出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品牌 Navimow,业务营收高速增长,新品提升产品竞争力 [78][79][82] - 其他服务机器人: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长,需求持续增长,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地位重要;公司业务逐步扩展,产品线持续扩充,配送机器人应用领域广泛,累计配送上亿次 [83][84][86] 全地形车:国际龙头占据主导,九号制造进军海外市场 - 行业:欧美地区为全地形车主流市场,国内市场有增长潜力,全球市场规模预计 CAGR2023 - 2028 为 8.3%;市场高度集中,头部企业为欧美老牌厂商,国内企业有望凭借优势打开海外市场 [86][87][88] - 公司:全地形车产品投入市场后获认可,实现销量和收入增长,2023 年推出混动全地形车;截至 24H1 产品涵盖三大系列,伴随全球布局深入,有望快速放量贡献业绩增量 [90]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预计 2024 - 2026 年电动两轮车、平衡车&滑板车、机器人和其他产品收入均实现增长,毛利率有望提升 [92][93] - 投资建议:公司积累技术研发优势,产品矩阵丰富,传统主业稳健,新业务培育放量,具备长期增长动力,预计 2024 - 2026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实现高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96][97]
九号公司:科赋消费,智能化+机器人双驱动-202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