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经济目标兼顾需要与可能,GDP增速目标“5%左右”、CPI增速目标“2%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5.5%左右”体现稳中求进政策基调,财政、货币等政策积极发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5][7][8] 2024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 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134.9万亿元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0/% [1] - 民生福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1%,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惠及3400多万人次,困难群众一次性生活补助惠及1100多万人 [1] - 创新驱动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1.2%,制造业投资增长9.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左右 [1] - 宏观调控:地方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性增加6万亿元,居民存量房贷利息年支出减少约1500亿元 [1] - “两新”工作:设备购置投资增长15.7%,家电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2.3% [1] 主要预期目标(2023 - 2025比对) - GDP增速:2023 - 2025年均为5%左右 [2] - CPI:2023 - 2024年为3%左右,2025年为2%左右 [2] - 进出口:2023 - 2025年均要求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2] - 居民收入:2023 - 2025年均要求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或基本同步 [2] - 城镇调查失业率:2023 - 2025年均为5.5%左右 [2] - 城镇新增就业:2023年为1200万人左右,2024 - 2025年为1200万人以上 [2] - 能耗强度目标:2023年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2] - 粮食产量:2023 - 2024年要求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5年为1.4万亿斤左右 [2] 政策基调和重点工作安排(2023 - 2025比对) - 财政政策:2023年积极加力提效,2024年积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2025年更加积极 [3] - 赤字率:2023年拟按3%左右安排,2024年拟按4%左右安排,2025年拟按3%安排 [3] - 减税降费:2023年规范现行措施,2024年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2025年用好税费减免稳定和扩大就业 [3] - 特别国债:2023年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万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2024年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2025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 [3] - 货币政策:2023年稳健精准有力,2024年稳健灵活适度、精准有效,2025年适度宽松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3] - M2与社融:2023年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2024 - 2025年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3] - 人民币汇率:2023 - 2025年均要求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3] - 地方政府专项债:2023年为3.8万亿元,2024年为3.9万亿元,2025年为4.4万亿元 [3] - 消费:2023年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2024年促进消费稳定增长,2025年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收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3] - 投资:2023年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 [3] - 房地产:2023年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2024年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2025年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等 [3] - 绿色低碳:2023年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2024 - 2025年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3] 各经济目标分析 - “5%左右”的GDP增速:是基于中国经济当前发展阶段、政策导向及中长期战略目标的综合考量,彰显对经济内在韧性的信心,为传统产业转型和深化改革防控风险预留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5] - “2%左右”的CPI增速:基于当前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判断,符合2024年通胀现实,为经济复苏提供价格空间,地方已形成共识,为货币政策留出调整空间 [7] - “5.5%左右”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体现政府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实现该目标需依赖经济总量增长、新产业发展、劳动力素质提升和就业结构优化,政府将引导劳动力向高技能行业流动,劳动者需提升技能适应新产业需求 [8] 2025年政策安排 - 财政政策: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29.7万亿元,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两重”建设、“两新”工作,带动民间投资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10] -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继续实施降准降息,降准降息窗口根据国内外形势灵活调整,或推出更多“创新金融工具”稳资产价格,加强与财政政策协同配合加大对科技创新、促进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 [10]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将“扩大内需”放在十大政府工作任务之首,收入端提高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和信心,消费端增加优质消费供给优化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 [10]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化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融合、开展“人工智能 +”行动三大主线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实现差异化、多元化发展 [10]
聚焦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大公国际·2025-03-07 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