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能链智电(NAAS.US),给予“推荐评级”,目标价 3.20 美元,潜在涨幅 178% [1][3][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能链智电是中国领先的新能源车充电服务平台,开启庞大市场机会,战略聚焦使盈利能力提升,数据资产变现逻辑开启,估值逻辑切换后具备较大提升空间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能链智电:中国充电服务平台领军者,轻资产运营模式乘势而起 - 能链智电 2019 年成立,2022 年 6 月在美上市,为充电运营商、车主及生态伙伴提供服务,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新能源车充电运营服务商之一 [8] - 截至 2024 年 Q3,累计交易用户超 1300 万,单季度同比增 34%,接近 3Q24 年新能源车保有量的 50%;链接充电站 9.6 万个、充电枪 115 万根,市场渗透率 30%-40%;前三季度累计充电量超 36 亿度,完成订单超 1.5 亿单 [9] - 公司作为“行业的连接器”,为车主提供服务,帮充电场站提升效率和盈利,2024 年战略调整后主要业务为充电服务,还布局了新业务 [13][15] 充电市场供需快速增长,公司规模化进入快车道 - 2024 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 3140 万辆,同比增 1282 万辆,占比 8.9%,2025 年有望突破 4500 万辆 [16][17] - 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市场形成“车桩协同”格局,公共充电桩近 358 万台,2024 年新能源车充电量有望突破 1100 亿度,同比增 50% [18] - 公司充电服务网络覆盖 300 多个城市,实现约 50%车主用户和~35%充电场站覆盖,2022 - 2024 年前三季度充电量分别达 28 亿、50 亿、36 亿度 [21] 公司 2024 年战略聚焦,轻资产模式轻装上阵 - 2024 年年中公司战略聚焦充电服务业务,三季度充电服务业务收入贡献超 95%,毛利率从 2023 年四季度的 19%提至 2024 年三季度的 57%,毛利润从 1200 万元提至 2500 万元 [22] - 充电服务商业模式:车主充电均价约 1 元/度,60%为电费,40%为服务费,公司与场站运营方对服务费分成,约 40%(总费用 16%)归公司,公司会进行用户补贴 [24] - 公司收入由新能源车保有量、充电频次等因素驱动,各因素整体呈提升趋势,补贴营销费用下滑,边际成本有望下降 [28][29] 市场竞争格局改善,公司议价能力持续提升 上游分散化,公司议价能力提升 - 2024 年底公共充电桩 273 万根,同比增 31%,新增 85 万根,较 2023 年下滑 8% [31] - 公共充电站业主分四类,上游供给市场分散且开放,公司为场站引流价值提升,毛扣点率从 2023 年约 10%提至 2024 年三季度的 16.1% [33] 同业竞争趋缓,过去三年行业洗牌进入尾声 - 公司主要对标友商新电途,2024 年上半年二者充电电量接近,新电途净亏损同比收窄,行业两大头部企业进入稳态竞争格局 [34] - 过去两年充电聚合平台融资新闻少,无新玩家登陆资本市场,地方性或小玩家难盈利将退出市场 [34] 新能源车企渗透低线城市,推动私家车发展,智能定价模型助力公司竞争力提升 - 2024 年新能源车销量 1287 万辆,保有量 3140 万辆,2025 年销量有望提升,保有量将达 4700 - 4800 万辆 [35] - 消费者对电力补能需求增加,新能源车在北方和下沉市场渗透率提升,消费主体向私家车普及,有望提升充电服务行业价值量 [35] - 公司补贴强度从 2023 年三季度的 14.8%降至 2024 年二、三季度的 13.5%和 14.3%,智能定价模型提升公司竞争力 [36][38] AI 数据掘金,数据资产变现逻辑开启 - 能链智电建立 NEF 系统,挖掘交易数据并结合多方数据建立大数据模型和服务能力 [39] - To B 端,NEF 系统可分析供需结构,为充电场站提供全方位辅助;To C 端,推出个性化方案和会员体系,有望推出智能定价服务 [39] - 公司建立生态合作体系,与头部车企、数字地图厂商合作,中标并建立浙江省充电监管平台,切入虚拟电厂业务 [40][41] 能链智电估值逻辑切换,具备较大提升空间 - 预估公司 2025 - 2026 年收入为 2.29 亿元/3.60 亿元,毛利率提至 68%/71%,2025 年三季度单季度、2026 年全年 Non - IFRS 盈利,2025/2026 年净利润为 - 0.34/0.16 亿元 [42] - 公司将从 P/S 估值体系切换至 P/S、PEG、P/E 综合估值体系,给予 2025E P/S 1.4x,目标价 3.20 美元/ADS [43]
能链智电:充电运营服务平台领军者,盈利拐点有望带来大幅估值回升-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