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金 H 股目前处于低估值、有业绩弹性,同时受益于行业供给侧改革,是一个相对左侧投资的时间窗口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推荐中金公司的原因 - 估值方面有安全边际,尽管年初以来中金 H 股累计上涨约 25%,但其市净率仅为 0.76 倍,仍处于净资产折价状态;券商行业整体杠杆率低于银行,资产负债表透明度高,破净情况应少于银行,券商杠杆率约为 4 - 5 倍,远低于银行的 10 倍以上,且券商资产多为有价证券,易于公允价值计量 [3] - 香港市场投融资活跃度提升,中金公司国际业务受益,2025 年香港 IPO 数量同比提升近 80%,首次聆讯公告数量增加 2 倍,预计将反映在券商一季度及后续业绩中 [3] - 行业供给侧改革和并购重组预期提升,市场对头部券商如中金和银河合并抱有期望,通过整合提升经营效率,形成规模优势,以缩小与国际一流投行的差距 [3] - 2025 年国内 IPO 市场有望复苏,预计全年 IPO 数量可达 150 家,总规模约 1000 亿元,带动投行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提升约 23%,中金公司收入端预计提升 3.2%左右,利润端可能增长 5% [3][5] - 新规明确承销保荐费按项目进度支付,为投行业务收入稳定和平滑提供支持,加速投行业务恢复,中金公司将受益于国内 IPO 市场复苏,并在增量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3][5] - H 股市场回暖,中金公司连续五年在 H 股成交排名居首,将显著受益于 H 股扩容,2024 年 H 股市场 IPO 同比增幅 89%,总规模超过 1000 亿港币,预计 2025 年将进一步吸引明星项目赴港上市 [3][6] - 并购重组业务是投行业务亮点,中金公司在该项收入占比已达 33.4%,随着证监会新规落地,审核流程、限售期规定等领域优化,中金公司的并购重组业务将进一步增长,为其整体业绩提供强劲支撑 [3][6] 2025 年国内 IPO 市场对中金公司的影响 - 2025 年国内 IPO 市场有望复苏,预计全年 IPO 数量可达 150 家,总规模约 1000 亿元,带动投行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提升 23%左右,中金公司收入端预计提升 3.2%左右,利润端可能增长 5% [5] - 新规明确承销保荐费按项目进度支付,为投行业务收入稳定和平滑提供支持,加速投行业务恢复,中金公司将受益于国内 IPO 市场复苏,并在增量市场进一步占据一席之地 [5] H 股市场及并购重组业务对中金公司的影响 - 2024 年 H 股市场已实现 IPO 回暖,同比增幅 89%,总规模超过 1000 亿港币,2025 年有望进一步吸引明星项目赴港上市,中金公司连续五年在 H 股成交排名居首,将显著受益于 H 股扩容 [6] - 并购重组业务是 2025 年投行业务的重要亮点,随着政策利好逐步落地,审核流程、限售期规定等领域优化,中金公司在并购重组业务收入占比达 33.4%,其并购重组业务将进一步增长,为整体业绩提供强劲支撑 [6] 中金公司 2025 年基本面和交易端亮点 - 基本面亮点包括强大的并购重组业务实力,有助于分享投行业务增量市场份额;受益于国内 IPO 市场修复,在 H 股增量市场及并购重组市场攫取新份额;加速海外布局,优化投行业务收入模式,形成全球化业务能力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构筑长期竞争核心竞争力 [7] - 交易端方面,证券行业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中国汇金旗下八家券商围绕证监会宏观规划推动一流投行和综合性投行建立,加速行业并购重组;中信和银河若潜在并购推进,将考虑合适对价成立交易机会,参考前期案例,其 A 股、H 股估值有一定特点,中间 H 股可能受矿业资产确定影响 [7][8] 投行业务费率变化情况 - 投行业务费率差异化较大,非标准化收费模式,2024 年以来公募基金交易佣金费率和零售客户经纪业务费率下降,股票承销保荐费率整体稳定,IPO 成交费率差异巨大,与企业资质及资源投入要求有关 [9] - 2025 年 2 月保监会新规对投行业务收费有明确规定,需约定固定费率和保底金额,落实的新硅谷 IPC 项目承销保荐费高于 2023 年 9 月以来 66.8%的平均水平,降费影响不明显 [9] - 新规禁止保荐费用与上市结果挂钩,规定成交费用按发行规模递增,托底后整体收入趋向平滑状态,未来降费可能更多体现在政策性融资领域,但整体仍偏向市场化发行 [9]
中金公司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