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固收加港股策略基金核心投资价值体现在收益性和配置性,2025年开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亮眼,固收加基金可增加港股资产增强收益弹性,其配置方案契合个人投资者需求,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 [2] - 固收加港股策略产品在市场格局上逆势增长,历史业绩表现良好,经历市场检验获一定认可 [2][4] - 固收加基金对港股资产配置比例提升,持仓注重防御性,与主动权益基金有明显区别,2024年四季度增减持情况体现其较低风险偏好 [2][6][7] - 固收加港股策略产品在2025年可能有较大发展空间,其配置方案符合风险收益定位,收益弹性和韧性已被市场证实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固收加港股策略基金的核心投资价值 - 收益性方面,2025年1月1日至2月27日,恒生指数累计涨幅18.2%,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31.6%,超同期沪深300指数0.8%、MSCI全球指数1.9%以及MSCI新兴市场指数4.5%,固收加基金可增加港股资产增强收益弹性 [2] - 配置性方面,固收加港股策略产品以纯债资产为基础,加港股红利防御,配置港股科技龙头增厚收益,契合个人投资者“进可攻退可守”需求 [2] 固收加港股策略基金在市场格局和历史业绩方面的表现 - 市场格局上,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固收加港股策略产品数量128支,总规模约1300亿元,同比数量增长超50%,规模增长超15%,全样本固收加基金规模同比下降16%,固收加港股策略产品数量占比升至70%左右,规模占比从三季度末6.5%提升至四季度末8.5% [4] - 历史业绩上,2024年固收加港股策略基金收益中位数达7.95%,在不同细分品类固收加基金中表现最佳,今年以来(截至2025年2月27日)累计收益中位数为1.09%,超过全样本0.42%的中位数水平 [2][4] 固收加港股策略产品的配置特征 - 固收加基金对港股资产配置比例从2024年一季度末7.8%提高到四季度末约11.3%,更倾向持仓香港上市公司补足传统周期与高科技板块缺口 [2][5] 固收加基金与主动权益基金在港股持仓上的主要区别 - 固收加基金注重防御性,采用三层配置结构,2024年四季度前十大持仓中,石油石化占12.9%,高分红通信运营商占12.6%,房地产占8%,传媒行业占19.3%,其中96%左右传媒股票为腾讯控股 [6] - 主动权益基金更偏向成长性和科技领域,2024年四季度前十大持仓中传媒行业占21%,电子行业10%,社会服务和汽车行业分别为8%和7%,重仓互联网龙头公司包括腾讯、小米、中芯国际等 [6] 2024年四季度公募基金对港股增减持情况 - 固收加港股策略产品增持高分红资源品和低估值周期股,如中海油增加1.34个百分点,中国宏桥增加1.04个百分点,有限参与成长股反弹,如小米集团增加1.82个百分点,中天科技增加0.75个百分点 [7] - 固收加港股策略产品对腾讯减持幅度明显超过主动权益基金,固收加产品减持2.62个百分点,主动权益基金仅减持0.73个百分点 [7] 对于未来的发展前景的看法 - 固收加港股策略产品在2025年可能有较大发展空间,其配置方案符合风险收益定位,收益弹性和韧性已被市场证实,可满足市场对于优化收益的需求 [8]
中金公司-“固收+”基金:向港股要收益